本文图片
蔡宁收藏的部分制饼模具 。 采访人员 陈耿 摄
其中 , 有一份签订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田地买卖的手写契约 , 不但盖有崖州衙署的官印 , 见证人中有一位名叫邢修愈的 , 经查为光绪《崖州志》纂修者邢定纶的父亲 , 契约上还有次年的缴税记录等信息 , 让人可以遥想晚清时期崖州民间土地流转的情形;而一本清末民初手抄的崖州村名小册子 , 则记录了琼西南村落地名的变迁轨迹 。
从1995年至今 , 只要有时间 , 蔡宁就会骑摩托车走村串户寻找老物件 , 车子已经换了3辆 , 各类老物件的数量也超过了3000件 。 他说 ,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们参观了他展出的藏品后 , 表示赞赏和认可 , 这让他很受鼓励 , 也颇感欣慰 。
边收藏边研究边写作
蔡宁不仅收藏老物件 , 进行分类和展出 , 他还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 比对其他馆藏文物 , 深入研究 , 并撰写了不少文章 , 发表在正式的报刊、杂志上 。
为了了解本土历史和名人 , 蔡宁购买了海南出版社近百册的《海南地方志》和《海南先贤诗文丛刊》 , 以及“琼崖文库”中与琼南和黎族相关的书籍 , 如《明清黎情文献四种》等 , 作为时常翻阅的工具书;作家郭小东研究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的专著《失落的文明》《海南省文博学会文集》《琼南汉人风俗志》《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概论》《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和《乡土中国》等 , 都是他平时爱看的枕边书 。
本文图片
蔡宁的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一隅 。 采访人员 陈耿 摄
“我读了《失落的文明》 , 觉得该书可以说是《海南岛民族志》的续集 , 郭小东对史图博考证的遗漏作了一些新补充 , 发表了新的看法 , 同时还对海南解放后黎族一些习俗传承再做考究 。 ”蔡宁说 。
基于自己的藏品和查阅相关文献 , 2013年底至2014年初 , 蔡宁在《三亚日报》发表了《海南古陶遗珍——黄流窑明清黑褐釉刻画瓮罐》《海南古玉拾遗——汉代玛瑙珠子》;2015年 , 蔡宁撰写了《黎族石纺轮——新石器时代流传至今的纺织“活化石”》《刻木记事:破译黎族“文字”的密码》 , 也被《海南日报·海南周刊》采用;此后 , 《来自大山的华美——黎族藤竹编旧器拾零》《黎族麻织服探源:一个与传承祭礼对话的衣裳符号》《黎族犊鼻裤:方尺腰布回唱衣韵历史》先后见诸《现代青年》杂志海岸人文地理专栏 。 此外 , 蔡宁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龙沐湾》《望楼河》《黄流乡土文艺》《三亚文艺》《海南之南》《一路向南》等乡土刊物 。
收藏、研究、写作之余 , 蔡宁还热心向省内一些文化旅游景区和高校博物馆无偿捐赠过不少老物件 。
- 海南|罕见海南鳽现身江西!全球仅1000只,为何钓鱼人对它威胁最大?
- |点赞!这位“95后”女兵靠汉服年入百万
- |这位夫人一屋子艺术藏品拍出3.63亿美元
- 海南黄花梨|聊一聊海南黄花梨的新料,它有收藏价值吗?
- 海南|2022年海南省定安县翰林镇高坡园村桐坡村田弄塘村五堂香火平安醮会
- |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这位东阳籍教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 |据说这位书法家写字时,有专人负责摇桌子?!
- |培养非遗人才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在海南开班
- 薛云国|海阳盘石店镇这位手艺人 专注竹编手艺四十年
- |原创组图|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