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博新展:“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

5月18日 , “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 , 展览系“潮起钱塘”城市文化系列的首展 , 展出藏品共计63套/件 , 包括信札、图卷、善本、铜器、丝织品、陶瓷、家具等诸多门类 。 据悉 , 展览分为“钱塘江上人”“兴复旧湖山”和“遗泽满杭城”三个单元 , 着重展现十九世纪后期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士绅 , 在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建设与变革 , 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杭州模式” 。
信札作为纸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其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 杭州博物馆收藏有明清时期与杭州相关名人信札千余通 , 其中以丁丙信札最为系统 , 现状亟待保护 。 针对上述情况 , 2019年 , 杭州博物馆申请浙江省文物局文物科技保护课题《丁丙信札价值挖掘与保护:以杭州博物馆馆藏为例》并成功立项 。 通过与天一阁博物院的开放合作 , 结合传统纸质文物保护技艺 , 逐渐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既适合杭州博物馆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札类文物保护体系 , 使沉睡的缣素重获新生 。
展览以“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为主题 , 以十九世纪后期杭州的城市近代化为主线 , 以馆藏文物为基础 , 以浙江省文物局文物科技保护课题《丁丙信札价值挖掘与保护:以杭州博物馆馆藏为例》为依托 , 以社会转型与士大夫精神为重点 , 展现一个十九世纪的杭州人——丁丙 , 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自省与抉择 , 并以此纪念这位“190岁”的杭州人及其对杭州影响至今的伟大贡献 。
|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博新展:“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
本文图片

民国 拓丁丙像拓片 浙江省博物馆藏
18-19世纪 , 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 , 地处东海之滨的杭州 , 也迎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展览分为“钱塘江上人”、“兴复旧湖山”和“遗泽满杭城”三个单元 , 着重展现十九世纪后期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士绅 , 在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建设与变革 , 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杭州模式” 。
恢复孔庙
太平天国战事期间 , 杭州孔庙“自礼殿而外悉遭焚毁 。 ”清同治九年(1870) , 浙江巡抚杨昌濬有感于杭州孔庙之坍毁 , 礼乐器之流散 , 委托丁丙按照《皇朝礼器图式》和《御纂律吕正义》的规制来制作礼乐器 。 丁丙“于府县学之修建尤多尽力” , 并“与同人创设丁祭局 , 集诸生供洒扫、治祭器 , 考订礼器乐器 , 恢复祭孔之仪 , 创修《府仁钱三学志》” 。 丁祭 , 又称“祭丁” 。 祭祀孔子之礼 , 因在每年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上丁)举行故名 。
兴复文澜
《四库全书》是继《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后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 , 分经、史、子、集四部 , 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丛书 。 清乾隆年间 , 在杭州兴建文澜阁 , 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始陆续颁发《四库全书》 , 至乾隆末年颁齐 , 共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册 。
清咸丰年间 , 太平军战事波及江浙 , 文澜阁及《四库全书》惨受浩劫 , 阁圮书散 。 杭州八千卷藏书楼传人丁丙、丁申兄弟不避艰险 , 在战火中抢救阁书 , 运往上海保存 。 清光绪七年(1881) , 在原址重建文澜阁 。 后经丁丙主持的清光绪补抄、钱恂主持的乙卯(1915年)补抄、张宗祥主持的癸亥(1923年)补抄等三次大规模的补抄 , 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上恢复原貌 。
|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博新展:“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