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惠州30余家博物馆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林海生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5月20日版面图
如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 博物馆便是最好的阅览室 。 透过馆内的历史文物 , 我们能够了解万物变化 , 得知万事变迁 , 从而更好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牢记历史教训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 , 擘画宏伟的历史蓝图 ,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
今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 , 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 。 据统计 , 惠州全市有30多家不同类型的陈列馆、展览馆 , 均免费对市民开放 , 部分场馆需要提前预约 。 其中 , 12家博物馆入选2021年广东博物馆名录 , 其余20多家有固定的展览场馆、陈列丰富的展品 , 具备免费向市民开放的条件 。
这些博物馆逐渐成为惠州本地的文化地标 , 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 进而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环境 。 当下 ,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契机下 , 让博物馆建设实现文旅融合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项举措 。
本期惠州文脉 , 采访人员探访多家博物馆 , 与读者一起透过博物馆多角度了解惠州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 。
惠州市博物馆
唐代“昆山片玉”石磨窥见惠州茶历史
惠州市博物馆位于惠州市江北市民乐园西路3号 , 主要由陈列展览、藏品库房、公共服务、技术办公、创作研究等功能区域组成 。 一至四楼共设10个陈列展厅 , 展览面积达7000平方米 , 其基本陈列有《文物精品展》《东江流域的文明展厅》《惠州历史名人馆》《刘仑美术馆》 。
走进一楼的珍贵文物展厅 , 可以看到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昆山片玉”石磨 。 这件“镇馆之宝”造型古朴、工艺精美 , 古时用作茶磨 , 由此可以窥见 , 惠州茶历史久远、源远流长 , 并衍生出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
|【惠州文脉·聚焦】惠州30余家博物馆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本文图片

唐代“昆山片玉”石磨 惠州市博物馆供图
“昆山片玉”石磨呈浅褐色 , 型制与现代石磨相似 , 上礅为圆柱形 , 外塑有一圆形方孔钱币状浮雕(上阳刻“昆山片玉”四字楷书) , 对称处高浮雕一覆式莲花 , 可作辅助推磨之用;下礅磨盘周边线刻精美卷草纹 , 流口对称处浮雕一莲叶纹 , 纹饰自然流畅 , 于1954年冬在惠东梁化银屎坑村修筑花树下水库时出土 。
经考证 , 惠州“昆山片玉”石磨为研茶之用 。 其上礅比下礅高出一倍多 , 增加了磨床的压力 , 令外形小巧玲珑的石磨使用起来更容易磨碎茶叶 。 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慧梅介绍 , “昆山片玉”石磨保存较好 , 整体端庄厚重 , 雕刻艺术精湛 , 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 彰显了唐代高超的石雕技艺以及惠州深厚的茶文化内涵 。
“酉平县出皋卢 , 茗之别名 , 叶大而涩 , 南人以为饮 。 ”东晋斐渊《广州记》一书记载了惠州产茶的史实 , 所谓的“皋卢”即为苦丁茶 , 而出产“皋卢”的酉平县 , 就是惠州归善(欣乐)县前身 , 大约就在现今惠州芦岚和河源紫金县一带 。
“竹下忘言对紫茶 , 全胜羽客醉流霞 。 尘心洗尽兴难尽 , 一树蝉声片影斜 。 ”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一诗则描写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时髦”聚会——以茶会友 , 史称茶话会 。 在唐代盛行的茶话会为世人所喜爱 , 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形态 , 流传至今 。 唐代的茶是“煎”出来的 , 需要提前将茶饼研磨成粉 , 研磨茶叶的工具应运而生 。
“不少文人士大夫受唐代茶话会的社会风俗影响 , 以茶结友 。 ”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钟雪平认为 , 为提高茶话会品位 , 在此过程中 , 文人雅士便寻找特殊材料 , 专门制作了这件研磨茶叶的石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