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帝王的称呼 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

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 。
经常看历史书的朋友们肯定都对一个问题感兴趣,那就是我们对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方式,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称呼某某帝、某某宗,还有称呼康熙、乾隆等等 。许多小伙伴们肯定搞不懂这些称呼是什么意思,或者也仅仅是一知半解 。今天,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我们对古代皇帝称呼的方式 , 以及这些称呼背后一些好玩的故事 。
我们对皇帝的称呼一般是三种: 谥号、庙号和年号 。
1谥号

古代对帝王的称呼 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

文章插图



谥号肯定很多小伙伴们都知道,中学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作为文学常识老师都讲过,好多人都纠结过“谥”这个字的读音 。
古代王侯将相死后都有谥 , 比如,我们常常称呼的汉宣帝、晋武帝等等,“宣”“武”就是谥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谥号呢?其实,谥号起源于周朝,史书记载为周公所定,据《逸周书·谥法解》解释:“谥者,行之迹也,号者 , 功之表也”,意思就是说根据受谥者一生的功绩行止对其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既然是评价,那这谥号可有讲究,每一个谥都有它的意义,一般谥号的意义分为三种:表赞扬,表批评和表同情 。比如,有皇帝被谥为“文”“武” , 何为“文”“武”?“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类似的谥号就是美谥,而“宣”“明”“庄”“昭”“穆”等也是美谥,表示皇帝功业德行有值得称赞之处 。
有美谥就有恶谥,我们熟知的隋炀帝的“炀”就是恶谥,《谥法》解释说:“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 。”类似的还有“灵”“厉”等等 。皇帝一般都是因施行暴政而得到这样的谥 。还有一种情况是表示对帝王同情的,比如“愍”“哀” 。历史上的晋愍帝,赶上八王之乱中继位,最后被匈奴杀死 。这正符合《谥法解》中的“在国遭忧曰愍”,祖上作的孽报应在他身上了,实在令人同情 。历史上被谥为“惠”的几位皇帝都是比较平庸的 。
谥号是王侯将相死后政府授予的,就像今天重要人物去世后 , 官方讣告中给予的称号,没有人活着就给谥号的 。所以,某些电视剧中居然出现皇太后自称“我孝庄”的台词 , 就实在可笑了 。
【古代对帝王的称呼 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中,一般周朝时期,周天子和各诸侯国的国君我们称呼谥号,比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都是谥号 。谥号曾经在秦朝被一度废除 , 因为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 , 臣议君” 。不过汉朝又予以了恢复,从汉到隋的皇帝我们一般可称其谥号 。
2庙号
古代对帝王的称呼 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

文章插图



庙号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宗庙制度,起源于商朝 。庙号即帝王死后宗庙牌位上所称呼的名号,我们常称呼的某某祖、某某宗就是庙号 。周朝建立后没有继承商朝的庙号制度 , 直到汉朝才重新恢复 , 所以 , 西周至秦是没有庙号的 。
庙号也有讲究 。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是太祖或高祖,比如唐高祖、明太祖 。从第二位皇帝开始,就是某宗,一般被称为太宗 。开国皇帝及其继任者的庙号合起来就是“祖宗”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也有例外 。比如,朱棣的庙号就还是祖,因为皇帝功绩太大,对本朝有定鼎之功,被尊为成祖 。康熙被尊为圣祖也是同样的道理 。
自汉朝开始,皇帝有了庙号 , 刘邦就是汉高祖 。不过 , 从汉到隋,庙号都还是个稀罕物,可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 。两汉皇帝有庙号者极少,只有大功大德者才配享有 。西汉就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 , 其余有过庙号的刘奭、刘骜等人均因功绩德行不够而被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