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博州5月19日消息(采访人员 李昊轩 实习生 秦丽)针线在一双巧手中翻飞 , 不一会儿 , 一双精美的绣花拖鞋就呈现在游客眼前 。 宣纸上走笔 , 墨随笔转 , 苍劲有力又行云流水的蒙文跃然纸上 , 让人不禁感慨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无穷魅力 。 5月19日 ,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景区举办的“灵秀博州 遇见非遗”活动上 , 少数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蒙文书法、少数民族金银饰品制作技艺等“非遗”亮相 , 传承人们一边展示技艺和产品 , 一边热情介绍 , 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
本文图片
蒙文书法(央广网发 秦丽 摄)
“这个首饰真漂亮 , 怎么卖的?”在少数民族金银饰品制作技艺展销桌前 , 游客络绎不绝 。 这项手艺的传承人多·赛仁加甫今年68岁 , 做手工银饰已经20多年了 。 “纯手工做银饰品的成本高 , 少有人买 , 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做 , 手艺逐渐没落 。 但现在作为‘非遗’被重视起来了 , 我的弟弟也跟我学习一起做 , 一起把这个手艺传承好 。 ”多·赛仁加甫说 。
今年45岁的马云吉里格丽是少数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的第三代传人 。 “刺绣很难 , 做一个简单的小背包就要花费两三天 , 也挣不上什么钱 , 是因为感兴趣 , 我选择刺绣并坚持下来 , 后来知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就有了一种责任感 , 想把它传承下去 , 传承好 。 ”马云吉里格丽说 , “2009年 , 在政府的帮助下 , 我开了一家合作社 , 政府给我提供了一台绣花机和十台缝纫机 , 社员从我一个人到现在有九个人了 。 ”
本文图片
马云吉里格丽和她的刺绣(央广网发 秦丽 摄)
据介绍 , 近年来 , 博州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 加强对年龄偏大传承人关心关爱的同时 , 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 建立各类传承培训中心 , 并不断加大对“非遗”项目支持力度 。
【|非遗在新疆|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启幕】“在少数民族刺绣这块 , 我们积极对接湖北援疆单位 , 他们的大冶刺绣十分精美 , 我们将会送传承人去学习先进经验、技能、技法 , 寻求深度合作切入点 , 积极开发文创产品 , 让这门传统手艺焕发新的活力 。 ”博州文化馆馆长朱香兰说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简称博州 ,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 , 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 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之称 。 自治州聚居着35个民族 ,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于此 , 相互交融 , 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
本文图片
多·赛仁加甫和他的少数民族金银饰品(央广网发 秦丽 摄)
目前 , 博州已经形成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地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 拥有手工制作技艺(弩制作技艺、马鞍马具制作技艺、托布秀尔制作技艺)、蒙医医药、金银饰品加工制作技艺、毛毡制作技艺、少数民族服装刺绣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2项 , 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自治区级项目18个、自治州级项目48个 , 县市级项目93个 。
此次展演地点分别在赛里木湖景区、博州文化馆、州内非遗景点和保护基地 。 在5月19日至23日的展期内 , 将对博州和湖北援建省市部分重要非遗文化项目进行展示和讲解 , 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 , 让游客、旅行商更多地了解新疆非遗文化 , 深度体验文旅融合 。
- |荀子日课452丨随心所欲,在规则之内
- |再添12个省级非遗项目,广州拥有省级非遗项目数全省第一
- |明日小满,小得盈满,几首小诗,了解古人此时都在忙什么
-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向人民大地”特展开幕
- |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出炉,惠州这5个项目入选
- |“雪衲”“傳綮”两枚八大山人印章在江西面世
- |非遗|潜江非遗应邀参加“楚韵非遗·以艺战疫”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 |诏安县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文物图片展
- 李白|520,李白爱的是谁?
- 高铁|我,在北京当高铁司机,透露怎样才能成为高铁司机?收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