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三 )


本文图片

既然铜钹为域外之物 , 为何这件铜钹背面錾刻的都是中国传统纹饰 , 这是否说明它是合浦本地铸造的呢?
为了揭示隐藏于铜钹中的历史信息 , 专家们将它送往专业机构进行了成分测试 , 并特意选取了同一墓葬中的一件铜熏炉进行数据对比 。 检测结果显示 , 铜钹中含有溶度较高的砷 , 而铜熏炉中并未发现这种物质 , 说明两者使用的青铜原料可能不同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砷青铜是人类冶金史上出现最早的合金 , 伊朗地区最先发现含有砷成分的青铜器 , 而后逐渐向东传播 。 我国早期的含砷青铜集中发现在西北部与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关的地区 , 所以 , 含有砷成分的青铜器通常都具有强烈的域外色彩 。
据专家推测 , 它有一种可能就是从外国输入进来之后我们岭南的工匠在上面进行再次加工 , 刻上花纹;还有一种可能是铜钹传进合浦以后我们当地的工匠仿照他们这个器型自己制作的这个铜钹 。 它是一个多文化融合集合在一个器物上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莲花顶究竟来自哪里?
既然形制特殊的铜钹极有可能是印度地区传入之物 , 那么此前发现的十多个“莲花顶”有没有可能也与域外元素植入有关呢?
公元前111年 , 汉武帝派大军灭亡了南越国 , 直接控制了南海航线的门户 。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凭借强盛的国力 , 大力拓展海外交通 。 汉代典籍《汉书·地理志》就明确记载 , 当时的汉使“黄门”可从北部湾的合浦、徐闻港出发 , 直接通往印度洋地区 , 最远到达现在印度半岛的东海岸及斯里兰卡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两汉时期 , 由于受航海技术的限制 , 海上航行多是沿海岸线行船 。 当时到中国朝贡的使者 , 应是循海先到合浦做短暂停留 , 再沿南流江北上进入洛阳和长安 。 这些外国使节既有外交使者 , 也有商人、学者、艺伎和乘船远航的僧人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频繁的贸易交换让合浦郡的面貌焕然一新 , 这个偏远的边陲之乡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贸易大港 , 承担起汉时期的海外贸易重任 。 同时成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之地 , 这些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也体现在合浦汉墓的出土文物上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至于这些莲花形状的陶器究竟是什么 , 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猜测——有的专家认为 , 这种莲花顶它是属于南亚的佛教供器 , 一直到明代泉州的开元寺廊柱里面还刻有这种莲花顶 , 作为装饰 。 它在合浦汉墓里面出土就说明南亚的佛家文化最迟在东汉的时候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合浦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
本文图片

泉州开元寺廊柱上的莲花装饰
也有专家认为 , 这个东西就是本地做的 , 是仿照蜡烛来做的一个工艺品 。 这种莲花顶是佛教文化跟地方的文化融合才产生的雕塑品 。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莲花”,在广西的地下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