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

还不了解:诸葛亮打仗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总坐着“轮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谈及诸葛亮,很多人会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这句诗 。在杜甫看来,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期功绩最高之人,完全盖过了当时的所有人 。
部分读者朋友可能有些不以为然,但需明白,刘备在请到诸葛亮之时,除了一个皇室宗亲的名义,其他可是一无所有,没有大军、没有地盘 , 是诸葛亮带着他白手起家 , 才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魏蜀吴局势 。
所以在杜甫看来 , 三国时期,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的个人舞台,余者皆为陪衬罢了 。那么,这么厉害的人 , 为什么打仗的时候 , 要手拿扇子,坐着“轮椅”呢?
艺术形象的创作
由于时代变迁,世异时移,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并不一定适合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更多的是由于当下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
说到诸葛亮,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坐在轮椅之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 , 甚至可能更具体点 , 这个形象会特别贴近唐国强、陆毅、于波等影视明星 。
可是我们回顾史书《三国志·第三十五卷·诸葛亮传第五》中关于诸葛亮的记载 , 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描述 , 仅有“身长八尺”“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等两处记载,而这个描述 , 跟现在的羽扇纶巾等形象可谓天差地别 。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

文章插图
这种区别的是怎么出现的呢?现在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形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史书《三国志》的记载为准 , 就能明白,《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以及现代的众多以三国时期为题材的影视剧 , 都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艺术加工 , 经过数百年的塑造,便形成了诸葛亮走哪都拎着把羽扇、一身儒袍 , 然后每次亲临战场都坐在一个高高的轮椅上的形象 。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文学形象绝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形象,那为什么人们会给诸葛亮塑造这样的形象呢?
诸葛亮神化
自三国以来,虽然魏强蜀弱、晋最终统一天下,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占据正统的蜀国,才是最好的 。这是基于宗法观念等传统道德观念导致的结果 。
作为蜀国真正意义上的顶梁柱,诸葛亮不管是文治武功还是忠贞品格,都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与推崇 。在《三国志》中 , 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是一个极为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是一个合格的发明家 , 不过,在军事战略上 , 他并不算厉害”,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

文章插图
后来,由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还有忠贞报国、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的影响,很多人开始有意或无意地夸大诸葛亮的个人贡献,慢慢地就把诸葛亮神化了 。
比如说 , 《三国志》里只是记载了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驻军营寨的布局 , 感叹诸葛亮是个奇才 , 仅此而已 。但在后人的神化渲染中,竟成了“死诸葛吓活仲达”的神异故事 。
此外 , 历史上用“羽扇纶巾”形容一个人的,最初仅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对象是周瑜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