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 二 )


主流历史观认为是李彪的谗言说动了拓跋宏 , 才使得拓跋宏做出如此绝情的决定 。实际上从历史的材料来看,李彪的话也并非完全是谗言 。他举报元恂与左右还是谋反,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的 。早在元恂被废为庶人的当月 , 支持元恂的鲜卑贵族就已经在谋求造反了 。当时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 , 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起兵叛乱 。
在这场叛乱的参与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保守的鲜卑贵族,都是积极反对汉化政策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阳平王元颐的阳奉阴违,表面上加入反汉叛乱集团,私底下向拓跋宏告密 , 使得这次叛乱被任城王元澄剿灭 。从这场叛乱的时间节点看,这些人的首选人物很可能是元恂,只是因为元恂无法逃出洛阳城与之汇合,才不得已选择了元颐 。从元恂出逃的过程看,他挑选了三千精良的御马轻装北上,可见不是简单的逃回平城,而是有着更深层次考虑的 。由此可见,元恂很可能是带着自己的心腹军队与叛军汇合去了,但因洛阳禁军的封锁才功败垂成 。
既然黄河已被的鲜卑贵族和官员已经搞过一次叛乱了,那他们会不会来第二次呢?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从叛乱后拓跋宏的反应看,他也是做出了妥协的 。他不再要求鲜卑贵族常年待在洛阳,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被称为“雁臣” 。这说明拓跋宏在叛乱后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抚措施,平抑北方鲜卑贵族的不满情绪 。但这种政治上的措施显然不可能完全断掉保守派鲜卑贵族的反汉化之路,他们的叛乱随时都可能发生 。作为被囚禁在黄河以北的河阳的废太子元恂,则很可能是他们政治上的最大动力 。
本来元恂就是反对汉化的中坚 , 他既是嫡长子,又是废太子,所以在政治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如果保守的鲜卑贵族将元恂作为反叛的大旗,那将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 很多中间派系的鲜卑贵族和北方所属民族部落首领都会加入其中 。如此一来,这将使得北魏面临着南北分裂的局面,这将是拓跋宏即位以来最大的危机 。从处死元恂的时间点上看,正式拓跋宏西巡长安之时 。他从长安返回后三天,就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 , 准备再次南征南齐 。结合两个历史事件看 , 拓跋宏显然是在为南征清除后顾之忧 。
元恂的第一次出逃就是趁着拓跋宏巡视嵩山时发生的,他很可能趁着拓跋宏南征的时候再度发动叛乱 。而当时的新太子元恪年仅十四岁,坐上太子位才三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稳定北魏的大后方 。而拓跋宏南征又回带走数十万军队,这又会导致黄河以北兵力空虚 。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对元恂非常猜忌,有点风吹草动都感到紧张 。虽然史书上说元恂自尽前也留下书信为自己申辩,但这封书信的内容并没有公之于众 。从政治和战争的角度看 , 即便元恂真的没有与北方鲜卑贵族们合谋,拓跋宏也不会放心把他囚禁在河阳 。
河阳地处黄河以北,与洛阳隔河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元恂在这里被叛军劫走了 , 那北魏就是后院着火 。如果此事发生在拓跋宏南征的关键时刻,很可能让他面临腹背受敌的危局 。因此出于各种考虑,作为帝王的拓跋宏肯定会以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优先,选择赐死元恂以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定 。元恂之死不但断了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念头 , 还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反叛 。至于元恂死得是否冤枉,这对拓跋宏来说已经不重要的 。作为政治家,他不会轻易相信元恂会改变自己的立?。?走入汉化的大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