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 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拓跋弘死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 , 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 。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 。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 。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算不是冯太后亲自派人处死,也是有着间接的原因 。除了拓跋弘的死因以外 , 很多人还关注冯太后和拓跋弘的仇恨 。很想知道到底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才出现了这种母子残杀的惨剧 。
实际上冯太后并不是拓跋弘的亲生母亲,而是拓跋弘的嫡母 。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 , 由于未生子 , 便以拓跋弘为嫡子 。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后,他的母亲李贵人按照北魏的传统被赐死 , 以防止母族得势干预政务 。因此拓跋弘实际上是冯太后养大的,在最初两人的关系都还很不错 。在即位之初,冯太后还帮拓跋弘除去了独霸朝政的太原王乙浑,保住了拓跋弘的皇帝位 。按理说虽然这对母子并非亲生,但关系应该是很密切的 。可到了后来两人的关系闹得越来越僵,最终走上了互相残杀的道路 。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文章插图
历史学者门解读这对母子的关系变化,很多人关注到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冯太后在除掉乙浑后乘机临朝听制,掌握了朝廷政权,直到拓跋弘生下儿子拓跋宏才让其亲政 。即便如此冯太后在朝中留下了大量的官员,掣肘拓跋弘的皇权,使得双方矛盾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是冯太后年纪轻轻就守寡,身边有很多男宠 。拓跋弘找机会除了了冯太后最宠爱的李弈,及其兄长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使得母子俩矛盾激化 , 甚至成为拓跋弘禅让皇位的导火索 。但是从史书上看,这两方面的史实都是两人矛盾的表现,并非根本原因 。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冯太后和拓跋弘之间的矛盾并非个人恩怨,而是北魏权贵内部的胡汉之争 。从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开始,北魏内部就有两股势力反复争斗 。一股是随鲜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各部,其中以匈奴各部的数量和势力最大 。另一股是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后留在北方的门阀士族,他们的子弟成为拓跋圭建立北魏的重要汉族官员 。在北魏初年,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较大,就连皇后大都来自于这些北方部族的贵族女性 。到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代 , 以崔浩和高允为代表的汉族门阀官员逐渐崛起 。
在拓跋焘时代,胡人和汉人的势力基本上是处于平衡态势,两边都有各自的代言人 。胡人贵族的代言人是皇太子拓跋晃,而汉族门阀士族的代言人是大臣崔浩 。通过平衡双方的势力 , 拓跋焘始终掌控着国家大权,也让北魏国力第一次达到巅峰 。但是在拓跋焘末年南征刘宋铩羽而归后,国力在多次用兵中出现空虚,使得国家政局出现了动荡的隐患 。文成帝拓跋濬在政治斗争中即位后,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开始让北魏的国力恢复 。这些改革措施中比较典型的有两条,一条是引入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另一条是大量启用汉族官僚 。
从史料记载来看,拓跋濬的措施很得力,只花了十多年时间便让北魏的国力恢复过来,可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拓跋濬让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是为了填补中原因战争了出现的人口空洞现象 。人口空洞直接影响了北魏的经济基?。?在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代,缺少壮劳力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的收成,进而影响到国家的财力和军队的后勤补给 。他重用门阀士族出身的官僚,是因为这些大家族中掌控着大量的汉族人口和资源 。这其中不但有农业需要的农民人口 , 还有各种手工业,如打铁、建筑、木工等技术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