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 , 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 。
战国七雄当中 , 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 , 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 , 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秦 , 实现大一统的伟业 。这是为什么呢?那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六国的著名君王们是如何将自己国家从主角带成了陪练的 。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就是,著名的商鞅老东家也是战国中首先称王的魏惠王,惠王出生的时候,魏国王宫夜起大火 , 产室也被火所围,宫人竟将出生的魏武侯之子放置在取水的长颈瓶中,才从火中救了出来 。魏武侯因此为这个婴孩取名为“罃” , 也就是古式灭火消防罐的意思 。
魏武侯去世之后 , 其子魏罃和弟弟魏缓争夺王位,三晋其他两国为了各自在魏的利益,相继出兵对魏国大选进行武力干涉,魏罃与韩国太子韩康私交甚厚 , 以往赵韩联军攻打魏国 , 韩康就百般不肯他的父亲与魏国为敌,现在韩康做了韩侯就撇开赵国,要支持好基友魏罃做魏侯 。
而赵国与当时的秦国同为嬴姓赵氏子孙,秦欲东进中原,魏韩两国就要首当其冲,赵国为尽同宗之谊,便与秦国遥相呼应,经常是秦国一出兵,赵国就在魏韩边境准备捡漏 。所以赵国这次便不肯支持主张魏韩联盟抗秦的魏罃 , 而是全力扶助亲赵的公子魏缓 。
![历史上魏惠王与齐威王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故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2/2222192424-0.png)
文章插图
魏罃和魏缓兄弟二人都是人如其名,一个性情急躁,一个就是不紧不慢,结果就因为魏罃粗暴性急,很快掌控了魏国武卒大军 , 立即就对魏缓采取了残酷的军事斗争,没过多久魏缓因为优柔寡断 , 迟迟没有实施有效的反击行动,就因慢上这半拍,才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
赵军见魏侯大位已定,便识趣地撤军而去 。而韩康作为魏新君的坚定盟友 , 先是让军队自行回国,自己却得意洋洋地进入魏国首都安邑,与魏侯魏罃一同欢庆大选获胜 。这个魏罃就是后来战国时代著名的魏惠王 。
魏惠王一上台就决定要打掉西面秦国的嚣张气焰,而秦军为了向东发展,也是拼了命地要和魏国争夺河西这块战略要地,不管魏军怎么痛下杀手打击他,秦国就是不怕死也不要命地反复出兵河西 。
而当时魏国的宰相公叔痤,是魏惠王的姐夫 , 之前魏武侯的女婿,公叔痤曾经给魏惠王推荐过一个叫公孙鞅的卫人,这个公孙鞅一直在相府做侍从,可魏惠王觉得这个阿鞅职位低下,姐夫之前赶走了大才子吴起,已是重大的用人失误,现在又介绍这样一个低级随从要来主掌国事,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
结果魏惠王就没有看上这个公孙鞅,使得公孙鞅远走秦国,做了秦国执政,使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最强之国,并没有之一 。后来到魏惠王晚年 , 还为此事吐血哭喊道:“悔不听姐夫之言留住此人啊!”
公孙鞅走后,秦魏两国继续撕咬,到魏惠王即位九年,魏国实在扛不住秦国波浪式攻击,决定把都城迁往东南方向的汴梁城 , 并改名为大梁 。又在大梁附近动用民夫开挖了一条大运河叫作“鸿沟”,用来输送粮草物资,并且还能灌溉周围的田地,以此来为农业增产,而大梁三面环水,再加上一条运河 , 水路交通就变得更为便利了 , 这是魏惠王在历史上做成的少有成功的政绩 。
- 历史上唐代宗李豫一生有几位皇后?他与沈氏的感情如何?
- ?和公婆妯娌住一起很压抑 他们之间的矛盾总是让我参与进去
- 历史上李煜和大周后有多情比金坚?
- 历史上大才子韩愈为什么会六次落榜?
- 为什么好朋友之间的关系会变淡 人与人之间关系变淡的原因
- 听到未婚妻与乞丐谈话 没想到她竟然隐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 婚后与婆婆相处之道 教你如何才能成为完美儿媳妇
- 探索唐代宗与鱼朝恩之间对财富即军权的争夺
- 高句丽荣留王与唐朝断交的原因是?
- 怎么巧妙地拒绝与婆婆同住 怎样巧妙拒绝婆婆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