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 , 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 , 节日气氛渐浓 , 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 。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另有说,在战国时代,重阳在一些地方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 。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 , 倍受文人墨客吟咏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明清 ,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 , 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 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传承发展中 , 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