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生平经历简介( 二 )


墓址
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 , 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 。墓园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沟与外界相隔,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墓基封土直径为5米,高1.5米,墓前竖有1.5米高的石碑,上刻有阴文“荆府纪善吴承恩之墓”10个字 。墓南10米有4柱3门带脊檐的牌坊一座 。柱高8米,横坊书有楷书“吴承恩之墓”5个字 。
墓西有古式凉亭一座,四角飞翘,可供游园者小憩 。亭之北为甬道,甬道北尽头则为出入墓园之门 。
吴承恩墓东北3米处,为其父吴锐之墓 。墓园植有蜀松,垂柳数十株 。1987年9月与其故居一道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开放10多年来,常有海内外人士和中小学生前去凭吊、瞻仰、祭扫 。
1974年12月,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 。由于当时调查人员只见到《先府宾墓志铭》 , 未能见到吴承恩的棺材 , 故不知吴承恩的墓已被掘 。1981年8月 , 淮安市人民政府组织专人寻访吴承恩墓地 , 在马甸乡找到了吴承恩棺材前档板(上刻有吴的官衔“荆府纪善”),于是找到了吴承恩的墓地 。当即清理了墓穴,并将以吴墓为中心的一块三亩地征用下来,在四周挖小渠环绕,建为吴承恩墓园 。

吴承恩生平经历简介

文章插图
故居
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 。吴承恩故居原屋毁于抗日战争,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迎接全国首次《西游记》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淮安市人民政府在吴宅旧址复建了吴承恩故居 。重新修复了前后两进宅院的吴承恩故居和他的著书室射阳簃 。
故居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 。吴承恩故居以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 。整个故居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 。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 。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在山上茶庵处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
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 。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几个金黄色大字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 。走进大门 ,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 。修竹丛丛 , 绿叶婆娑 , 摇曳生姿,给我们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几句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 无竹令人俗” 。吴承恩一生屡遭困顿,而不随波逐流,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面对竹林还使我们想起一副古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
吴承恩饱览诗书,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多才多艺 。吴承恩故居有三间正厅,客厅是吴家的主堂屋,是举行喜庆婚丧大典和接待至亲宾客活动的场所 。抬头就能看见上面这块棕底绿字“射阳簃”匾额,它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 。
【吴承恩生平经历简介】淮安在西汉(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 , 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因此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居士” 。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 。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此匾额现已散失 。厅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 , 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 。这副对联,是楚州区已故政协副主席玛继宗老先生所撰,它高度概括了吴承恩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