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养好大脑

我们都希望,大脑能有一个好的状态,能够在工作时全力运转 , 保持最高的成效和产出 。

如何保养好大脑

文章插图
但大多数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你一定经历过这些情景:
总觉得脑子里装满了东西,一片沉重 , 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新东西;
思考问题时,大脑仿佛锈住了,运转艰涩,很简单的事情都要想半天;
明明没干什么,却老是感到疲惫不堪,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干……
是因为老了吗?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吗?其实,很大程度上 , 是因为你没有能够很好地保养大脑,从而令它一直工作在一个不良的状态下 。
在这种状态下,每一次的运转,对大脑都是一种损耗,也会严重降低我们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
那么,如何保养大脑呢?怎么样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呢?
我在思维之熵中讲过:大脑的本质,是一个输入→处理→输出的机器 。它会不断地把外界的信息摄入到体内,进行加工处理,再转化成有效的、结构化的成果和产出 。
【如何保养好大脑】也就是说:把无序的信息,通过链接、整合,组织成有序的思考成果 。
这就是一个消耗能量、进行“熵减”的过程 。
这个过程包括什么呢?包括一连串彼此依存的操作步骤,比如:注意 , 理解,记忆,加工 , 编码,储存 , 调用……这些步骤加在一起,就叫做“认知处理” 。
为这个过程提供基础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大脑的“认知资源” 。
而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在同一段时间内,已经被占用的资源,是没有办法腾出来给别的任务使用的 。
我们可以用电脑来打一个比方:认知资源就像大脑的内存 。后台的任务堆积得越多,能够使用的“可用内存”就越少 。这样,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就有可能导致大脑“死机”——也就是感到疲惫不堪,“脑子转不动” 。
更具体的阐述,可以参看:为什么每天都那么累?
也就是说:大脑“高效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前台和后台资源的竞争 。
举个例子:如果你长期占用着70%的后台资源 , 那就相当于什么呢?你遇到任何问题,都最多只能拿出30%的脑力去思考和解决——这当然是非常低效的 。
所以,许多做事情、思考问题非常高效的人 , 是因为他们天生很聪明吗?其实也不是 。很关键的一点是:
他们能够自如地“掌控”大脑的资源调配 , 为当下所需要的任务,分配与集中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它 。
那么,如何避免后台任务的堆积呢?有哪些常见的、容易侵占我们认知资源的因素呢?
我把常见的因素分成5类 。
可以看一看,你在生活和工作中 , 是否也陷入了这5个误区 。
一、贪多求快很多人总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高效的人就是能够一心多用,同时处理很多不同的事情 。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真正的高效,绝不是追求“快”和“多” , 而是能够“慢下来”,在一段时间里专注只做一件事情 。
为什么?因为大脑的工作台是非常非常窄的:并没有人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的事情”,他所做的只是在这些事情之间,来回切换而已 。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大脑有两种加工信息的方式,自动化加工和主动加工 。唯一能够“同时进行”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主动加工的同时,处理另一件自动化加工的任务:比如走路、重复抄写、听纯音乐、组装物品等不需要“过脑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