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亲蚕地点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古代亲蚕地点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其实从亲蚕地点的选择能够反映一个朝代的思想观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
1.从北郊到东郊、西郊
周代亲蚕于北郊 。在传统的阴阳观念中 , 北方为阴为幽 。《礼记·檀弓下》载:“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从中可以看出周代主导女性亲蚕于北郊的主要是阴阳观念 。
西汉亲蚕于东郊 。关于西汉亲蚕于东郊,当时的典籍中无直接记载,然而白坤先生通过对王政君太后亲蚕记载的分析,并结合汉代的禁苑的分布,认为西汉亲蚕于东郊并非妄言 。故而《宋书·礼志》记载“汉则东郊”中的“汉”指的就是西汉 。
西汉为何亲蚕于东郊?时人无论 , 北宋认为“汉蚕于东郊,以春桑生也” 。因为东方五行属木,四季属春,春天桑树生长,所以亲蚕于东郊 。
由此观之,西汉亲蚕于东郊主要是因为五行观念 。东汉、晋、东吴、刘宋为西郊 。晋、刘宋亲蚕于西郊记载明确,东汉亲蚕于西郊亦见于史料,只是东吴亲蚕于西郊稍有疑问 。

古代亲蚕地点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文章插图
《隋书》载:“吴韦昭制《西蚕颂》 , 则孙氏亦有其礼矣 。”韦昭仕东吴,且东吴丁孚曾著有《汉仪》记述东汉一朝的礼仪,所以东吴有条件举行亲蚕礼,且沿袭东汉亲蚕仪,其亲蚕的方位为西郊 。
晋朝亲蚕于西郊亦是沿袭东汉 。刘宋因为是沿袭晋朝的亲蚕礼,所以《宋书》在记载晋朝亲蚕礼后道:“宋孝武大明四年 , 又修此礼 。”
东汉为何亲蚕于西郊?《白虎通》解释道:“耕于东郊何?东方少阳,农事始起 。桑于西郊?西方少阴,女功所成 。”
晋朝为何亲蚕于西郊?《晋书》:“于是蚕于西郊,盖与藉田对其方也 。”
东汉和晋朝对之所以选择西郊的解释看似不同,实则都是从阴阳对立、男女对应的角度出发 。
综上所述,东汉、晋朝之所以亲蚕于西郊主要是因为阴阳观念 。周代亲蚕于北郊是由于阴阳观念,西汉亲蚕于东郊是由于五行观念,东汉和晋亲蚕于西郊又是由于阴阳观念 。总而言之,从周朝到晋朝亲蚕地点的选择主要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
2.北郊与西郊并存
南北朝时期北郊与西郊并存 。南朝刘宋时期依旧亲蚕于西郊,已在前文论述 。北朝普遍亲蚕于北郊,且呈现出向周代回归的倾向 。最早出现向周代回归倾向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 。
曹魏在正月亲蚕,然而周代亲蚕于季春三月,亲蚕时间与周朝不同 。整体而言,曹魏的亲蚕礼是模仿周代而制定 。
北朝亲蚕礼由北魏开始,北魏亲蚕于北郊 。北魏亲蚕礼创制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首次实践为景明四年三月,可见北魏王朝亲蚕的方位亦是在北郊 。北魏亲蚕于北郊是继承周代亲蚕礼的方位 。
【古代亲蚕地点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宣武帝建立亲蚕礼的来源有二:“周宣”和“汉祖”,也就是“宗周旧制”和“汉家故事” 。
然而“汉家故事”为东郊和西郊 , 只有“宗周旧制”是北郊 。且北魏籍田于南郊,符合“宗周旧制”,所以北魏亲蚕礼的地点应是继承周代 。
北魏之后的北周、北齐和隋亦是亲蚕于北郊 。此三个王朝亲蚕礼同见于《隋书》,虽然仅明确记载北齐和隋亲蚕方位为北郊,然而根据体例和上下文联系可推知北周亦是亲蚕于北郊 。从曹魏到北魏再到北齐、北周和隋 , 为何会向北郊回归?
揣度其可能原因有三:一是东汉末年儒学的兴盛 。东汉末年儒学大盛,涌现出马融、郑玄等一批儒学大师,积极对经文进行注解阐释 , 代表有郑玄对“三礼”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