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古时候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北京的故宫,也就是紫禁城 。北京的冬天还是非常寒冷的,毕竟北京两季分明,冬天比较冷,夏天比较热 。有不少的人就在问了,当时没有空调,古代的皇帝和宫女是如何过冬的呢?小编也觉得很好奇,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没有空调皇帝和宫女是如何过冬的?](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3/01343I5R-0.jpg)
文章插图
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 。
那时候 , 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 。清朝的皇帝通常会在西郊的园林度过夏天,在紫禁城里度过冬天 。
那么紫禁城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
01
第一道防线——宫墙
故宫内的建筑 , 通常以院落为单位 。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 。这一道又一道的围墙,既可用来防火,同时又可抵御冬天的寒风 。
此外 , 故宫内的大部分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 , 这种设计本身就有利于依靠自然日照取暖 。
再者,大部分宫殿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
![古代没有空调皇帝和宫女是如何过冬的?](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3/01343L021-1.jpg)
文章插图
02
早期的地暖——火炕与暖阁
故宫内的宫殿大多设有火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今天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 。
另外,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是可以加热的,这就是早期的地暖 。
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 , 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 , 烘热地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 。
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 。
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
03
精致的“暖器”——熏笼与手炉
故宫的宫殿内,冬季还会陈设火炉用来取暖,称作薰笼 。薰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 。
大的薰笼重达数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铜镏金的 , 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 。
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内,都可以见到当时陈设的薰笼 。
除了大的薰笼,还有一种小的火炉 , 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 。
当然 , 这种小的火炉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 。
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 , 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人的意愿,可以由太监或宫女随时移置到适宜之处 。
【古代没有空调皇帝和宫女是如何过冬的?】04
好炉配好炭——红罗炭
故宫内火炉中烧的木炭 , 是最优质的“红罗炭” 。
这种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 。
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 , 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
故宫内房屋数量多,人口也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清代乾隆年间 , 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 , 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 , 90斤;贵妃 , 75斤;公主,30斤;皇子 , 20斤;皇孙 , 10斤 。
05
服饰很重要——冬服
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皇帝也不例外 。
在服装的纹饰上,冬夏差别不是很大,区别主要是在材质上 。
- 古代大臣和皇帝上朝的时候突然想上厕所怎么办?
- 古代皇帝大多为何喜欢重用舅舅?
- 为什么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有哪九州?
- 再婚后公婆希望老公和前妻复婚 没有将我这个妻子放在眼里
- 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和老公没有共同语言
- 古人的床多大?古代大床的规格又是怎么样的?
- 为什么女人总是没有安全感 多数来源于内心的无助
- 乾隆的子嗣和康熙一样多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出现九子夺嫡
-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都是什么样的枕头?有何好处?
- 古代五大神射手TOP5排名 黄忠只能排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