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六棵树”——古来名木生琼州( 二 )


|古籍中的“六棵树”——古来名木生琼州
本文图片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章村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梨树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陈元才 摄
椰子 花梨 | 琼岛形象贯古今
“累累青子压秋房 , 千尺高株挂碧苍 。 ”不用看诗名 , 光是从明代海南诗人王佐的这两句诗 , 不少人便能联想到海岸边那一排排椰子树的风姿 。 对许多海南人来说 , 从记事起 , 故乡与椰子树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据陈良秋《中国椰子史略》一文介绍 , 中国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 其中写道“沙棠栎槠 , 华枫枰栌 , 留落胥邪 , 仁频并闾……”胥邪即椰子 。 东汉杨孚所著的《异物志》和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 , 对椰子树和它的果实有了更为翔实的描述 , 如“果实外有皮如葫芦 , 核里有肉白如雪 , 厚半寸 , 如猪油 , 食之美如胡桃味 , 里有汁升余 , 其清如水 , 其味美于蜜”“叶如栟榈 ,高六七丈 ,无枝条 ,其实大如寒瓜”等 。
至唐代 , 李德裕被贬海南时 , 曾作《贬崖州司户道中作》一诗 , 诗中提到“桄榔椰叶暗蛮溪” , 大意是他在海南岛见到溪流两岸的椰子树很多 , 甚至遮挡住了阳光 。
海南本地史志中最早记载椰子树的是正德《琼台志》 , 该书云:“树如槟榔 , 状如棕榈 , 叶如凤尾 , 高十数丈 。 有黄、红、青三种 , 黄性凉 , 青热 , 出文昌多 。 ”
到了明代 , 海南文化前所未有地昌盛 , 不少本土的文人雅士写下不少咏椰诗 ,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丘濬的《椰林挺秀》:“千树榔椰食素封 , 穹林遥望碧重重 。 腾空直上龙腰细 , 映日轻摇凤尾松 。 山雨来时青霭合 , 火云张处翠荫浓 , 醉来笑吸琼浆味 , 不数仙家五粒松 。 ”丘濬为明代海南走出的名臣 , 他在诗中写五指山、写椰树意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 这也说明椰树很早就是海南的标志性树种 。
同样为古代海南标志性树种的还有海南黄花梨 , 古书一般称之为“花梨” , 也叫“花榈” 。 海南黄花梨花纹瑰丽、色泽柔和、香味淡雅 , 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当作珍贵的玩物 。
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榈木出安南及南海 , 用作床几 , 似紫檀而色赤 , 性坚好” 。 宋代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也提到“土产沉香花梨木等 , ‘其货多出自黎峒’” 。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记载:“海南文木 , 有曰花榈者 , 色紫红微香……其节花圆晕如钱 , 大小相错 , 坚理密致 , 价尤重 。 ”
|古籍中的“六棵树”——古来名木生琼州
本文图片

橡胶树流出胶水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张茂 摄
油茶 橡胶 | 千磨万砺出佳品
油茶 , 海南人又称山柚 。 与椰子树、槟榔树相比 , 油茶与海南的联系似乎不那么紧密 , 其实不然 , 数百年前海南人就已经在和山茶打交道 。 正德《琼台志》记载:“山柚 , 文昌多 。 花白 , 即闽中茶油 。 ”
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用油茶果榨油的工艺 。 明代《农政全书》记载:“每岁于寒露前三日收取渣子则多油 , 迟则油干 。 收子宜晒之高处 , 讼透风 , 过半月则罅发 , 取去斗 , 欲急开则摊晒一两日尽开矣 。 开后取子晒极干 , 入锥硙中碾细 , 蒸熟 , 榨油如常法 。 ”
茶油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 , 《本草纲目》云:“茶油性偏凉 , 凉血止血 , 清热解毒 。 主治肝血亏损 , 驱虫 。 益肠胃 , 明目 。 ”《纲目拾遗》中称茶油“润肠清胃 , 杀虫解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