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六棵树”——古来名木生琼州( 三 )


除此之外 , 茶油还有许多妙用 , 对此古时的海南人也有认知 。 咸丰《琼山县志》记载:“山柚 , 取子打油 , 香气袭人 , 妇人用以泽发 , 亦可食 。 ”该书提及妇女用茶油护发 , 这一生活习惯至今在琼海等地仍有保留 。
在古代 , 茶油也是一种重要的外销商品 , 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提到:“韶连始兴之间多茶子树 , 以茶子为油 。 客至辄以油煎诸物 , 为献燕吴人购之 , 为泽膏发 。 ”这说明当时常有外地人到广东采购茶油 , 茶油是一种流通的商品 。
油茶果受千锤万击始出香油 , 橡胶树被一轮轮刀割方得胶乳 。 相较于油茶树 , 橡胶树在海南更为常见 , 但其实橡胶树被引种至海南岛仅百余年 , 在山茶树面前理应自称“晚辈” 。 据民国陈铭枢《海南岛志》载 , 清代末年 , 在南洋经商的何麟书将数千株三叶橡胶苗运回海南种植 , 过了10年至1915年 , 海南的第一批橡胶树开割 。
往后的历史 , 不用史书提醒 , 今人亦不敢轻忘 。 20世纪50年代初 , 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措施 。 为了获取天然橡胶这一战略物资 , 我国决定引进种植橡胶树 。 国家一声令下 , 由军人、退转军人、技术人员、归国华侨、各林业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数十万垦殖大军挺进海南 , 开垦种植了数百万亩橡胶树 , 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绿色丰碑 。
|古籍中的“六棵树”——古来名木生琼州
本文图片

六树品格不一般
文\本刊特约撰稿 吴辰
山水有灵气 , 一树一花亦如此 。 海南的“六棵树”把根深深扎入琼州大地 , 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成长 , 在狂风暴雨中茁壮挺拔 , 其形象品格早已印刻在海南人心中 。
橡胶是爱国之树、奋进之树 。 它漂洋过海来到海南 , 一扎根便是百年 。 百年风雨、百年峥嵘 , 橡胶树成排成列地站立 , 向人们展示着海南这方热土的生机活力 。 橡胶树的成功引种 , 彰显了海外侨胞的拳拳爱国之心 , 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自立自强的决心 。 而橡胶树能在海南岛上扎得牢、站得稳 , 这背后则是农垦人数十年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 因为国家需要 , 他们不畏艰辛、筚路蓝缕 , 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 将一株株橡胶苗变成一片片橡胶林 。
椰树是坚韧之树、奉献之树 。 遍布城乡的椰树是海南的象征 , 有椰树的地方 , 就有人们的欢歌笑语 。 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在风雨中 , 椰树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姿态 , 它用自己的坚强感染着人们 。 椰树全身都是宝 , 椰子水、椰子肉、椰壳、椰木……它将一切献给了海南 , 获得了海南人民由衷的喜爱 。 在自贸港建设的新征程中 , “扎根守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椰树精神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奋斗者 。
槟榔是友谊之树、亲善之树 。 作为海南各民族都喜爱的树种 , 槟榔在山海之间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 槟榔者 , 宾郎也 , 远到是客 , 来了是亲 , 槟榔果是用于招待贵宾的礼物 。 在海南中部黎族聚居区 , 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男方代表到女方家订婚 , 要携带槟榔果作为见面礼的习俗 。 而友好、亲善也是人与人、城与城乃至国与国交往的应有之义 , 从这个角度看 , 槟榔传递的信息 , 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南的“气质”十分契合 。
花梨是沉潜之树、实干之树 。 花梨成材要经历百年风霜 , 而这些磨砺也成就了花梨的价值 。 艰难险阻玉汝于成 , 花梨之所以被人们珍爱 , 正是因为那些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 。 花梨给海南人的启示是:艰辛的经历最终都会成为值得珍藏的记忆 , 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 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