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青未了|古韵泉林 滟影流光

泉林|青未了|古韵泉林 滟影流光
本文图片

古韵泉林 滟影流光
若荷
山东泗水素有泉乡的别称 , 这里既是著名的儒家文化所在地 , 又是我的血缘之地 , 祖籍故乡 。 该县泉林之畔 , 有多处知名的泉水 , 是古老泗河的源头 , 是集观泉赏景、亲水品鱼、休闲度假为一体 , 为生态园林型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 这里名泉荟萃 , 泉水众多 , 有“子在川上处” , 历代文人墨客朝拜的诗文墨迹 , 还有清代皇家御苑等遗址景点 , 以独特、自然的人文景观 , 名闻遐迩 , 著称于世 。
时令已至深秋 , 我约朋友前去采风 , 据说这个时节不宜出行 , 问其原因 , 是叶落花枯 , 景色凋零 , 就连那拥誉无数的景点 , 都无法面对萧瑟的秋景 , 何况这静若处子 , 不羡闹市的林泉 , 除非这些景点 ,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 这话诚然 。 按照一贯的认识 , 秋天应该是枯瘦的 , 无论是日月中的广寒 , 还是大地上的事物 , 还有——那泉 。
是的 , 它真的是有点瘦了 , 如果许多年前 , 我没有到过这泉 , 没有亲眼见过它如涌珍珠 , 没有掬过那冬暖夏凉、飞珠碎玉般的泉水 , 我就不会一意孤行 , 赶到季节的最后一站 , 去泉林观泉 , 看那涌之无尽、汩汩不竭的泉 , 一帘帘腾如碎雪 , 蔚为湖泊 , 形成的奇观 。 否则 , 我也不会自豪地对它乡游客说 , 这是我的故乡水 , 家乡的泉 。
可就在这个季节 , 我还是去了 , 在蓝天白云、秋日暖阳的陪伴下 , 去看那泉 , 那片映照心底的水泊 。 看环岸的杨柳 , 依依拂动 , 翠竹亭亭 , 干练凝重 。 不是江南的“杨柳堆烟 , 帘幕无重数” , 而是北方“金风簌簌惊黄叶”的时候 , 溯泉而上 , 访古寻幽 , 凭吊贤喆 , 踏进这个曾经的皇家圣地 , 历代文人墨客目光里的诗意胜境 。
穿过那块御笔书写的文武官员下马石 , 飞檐斗拱五彩绘制的牌坊 , 眼前的泉 , 便若“红石”、若“涌珠”、若“甘露”、若“双晴”、若“淘米” , 挤挤挨挨 , 扑面而来 。 站在历史深处的古御桥上 , 我一边寻找历史遗迹 , 一边听身边的游客说 , 今年的雨水稀薄 , 泉也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不太旺 , 几片泉水汇成的湖泊 , 亦比往年同期浅了许多 。 但那集聚而来的各路水渠 , 仍然涛涛不绝 , 丝毫没有给人枯瘦憔悴的感觉 。
去泉林 , 是为去观泉 , 像形的泉 , “雪花泉”、“繁星泉”、“金聚泉”、“莲花泉”、“石豆泉” , 依次而现 , 移步皆泉 。 那静止的泉 , 纹丝不动的一潭 , 就像一块透明的琉璃 , 波澜不惊 , 清澈如碧 , 漱玉一般 , 泛出的大大小小的气泡 , 如万斛蕊珠 , 涣然如莲 。 这平静的潭中 , 旧的水源刚刚流出 , 新的水源就赫然融入 , 一股新鲜的活力 , 已不动声色地悄然倾注 , 而那如镜的水面 , 却不现一丝的纹路 。 哪怕轻轻 , 浅浅的一点 。 这就是泉林的泉 , 看去静止 , 却细流涓涓 , 仿佛只有这样 , 它才不涸不竭 , 潆洄终年 。
泉林|青未了|古韵泉林 滟影流光
本文图片

而那浅浅的纹路 , 是否就能划开一点声音:“哗——哗哗——” , 让我们听见 。 不!泉林的泉 , 要么泉眼无声 , 要么水势滔滔 , 玉屑飞溅 , 因而 , 它们又被称作“鸣玉泉”、“响水泉” , “石缝泉”、“趵突泉” 。 明代太守张文渊有诗为证:“万壑吉间见此泉 , 分明文豹突平田 。 热雄百涧宜皆殿 , 声振千林让独先 。 ”工部官员王宠亦在《观泉亭记》中描绘:“其泉之巧 , 有若人博而涌激者 , 谓之曰‘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