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燃着锅底 , 匀称的火簇拥在灶洞里 , 红红的火光映着女人的脸 , 麦收之前 , 她们的脸还没有麦色 , 如同刚下来的杏子一样 , 红润紧致 , 微笑的脸庞藏着即将品尝到粽子的喜悦 , 孩子们在院子里嬉闹 , 奢想着睡之前品尝一粒粽米香 , 哪怕粽米还没煮好 , 也会心满意足地入梦了 。
锅开之后 , 风箱就不用拉了 , 灶洞里的火一直燃着 , 时不时添加些柴就行 。 庄稼人烧柴是有讲究的 , 摊咸食用麦秸软柴 , 煮肉用树枝硬柴 , 像煮粽子用棉花秸不软不硬的柴就行 , 火候也要正好 , 不能大火催着 , 催急了耗尽了水 , 米也释放不了自身的香气;火慢了 , 米浸泡时间太久 , 吃起来不劲道 。
夜深 , 粽子就熟了 , 没睡的家人一人品尝一个 , 老人就说老话了:“粽子熟了是熟了 , 但还没入味 , 再焖一晚上 , 明早吃就好吃了 。 ”家人在意犹未尽里回各自屋去 , 老人等灶洞里的火星子没有了才放心去睡 。 清晨 , 曙色来得真是早 , 家人起得也早 , 公鸡一打鸣 , 老猫一蹿房 , 那粽香就透过薄薄的窗户纸飘到了屋子里每个角落 , 早饭煮点稀粥 , 可以就着粽子吃个粽子饱了 。
浸了一夜的粽子 , 饱满可爱 , 轻轻抽开菖蒲绳子 , 剥开苇叶 , 粽米与苇叶之间就扯起细密的粘丝丝 , 黄亮亮的米泛着光泽 , 咬一口 , 满口生香 , 那米仿佛聚集着五月天地灵气 , 仿佛 , 从《离骚》中走来 , 带着重重的仪式感 , 带着怀念 , 带着忧国忧民的悲悯 , 吃起来是那么入心入骨 , 仿佛吃了这次就永远忘不了 , 仿佛 , 吃了这次 , 就是吃了乡愁 , 这辈子无论走到哪里 , 都忘不了故乡的五月 , 忘不了故乡的粽香了 。
粽子不是谁家都包 , 有的人不会包 , 有的人家材料不现成 , 但有闺女刚出嫁的人家一般是要包一锅粽子的 , 挎一篮子粽子去闺女的婆家走走 , 叫追节 。 到了追节的那天 , 娘亲穿了月白色的自来旧的衫去看闺女 , 一篮子粽子随着娘亲快乐的心情颠簸在乡间小路上 , 有着江南味道的竹篮子为保持粽子的潮润 , 在篮底铺放了微黄的麦秸 , 篮子上盖一块蓝道道的自家织的粗布 , 不让阳光晒着 , 不让南风吹着 , 希望闺女吃到的粽子像刚煮出来的一样新鲜 。
到了端午时节 , 我就跟奶奶到村南桥上玩 , 有时就吃到了亲戚给的粽子 , 记得那年就是 , 老远看见一个老人从南道走来 , 奶奶说:“你眼明 , 看那人是不是你老姑?”我一看 , 真是庄上的老姑 , 老姑也看见了我们 , 边走边挥着手势让我们等她 , 还未走近就从篮子里摸出两个粽子给我 , 奶奶说着不要 , 我早伸手接过来了 , 因为我的故乡没有包粽子的风俗 , 包粽子的人家多是从山里嫁过来的女子 , 带来了山里人过端午的风俗 。 我吃粽子是蹲下来吃的 , 一手拿着粽子一手接着 , 生怕掉了 , 那身姿对粽子是很谦恭的 , 冥冥里觉得它不是平常的食物 , 是高贵的东西 。
老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 , 每逢赶集 , 老人会对孩子说:“你想吃什么狗喜欢儿啊?”老人把孩子想吃的食物统称为“狗喜欢儿” , 是善意戏虐孩子的意思 , 但对粽子是不开这种玩笑的 , 看来粽子在人们的心目里是自带光芒的 , 占据着别的食物替代不了的庄重地位 。
我边吃粽子边听奶奶说:粽子皮别扔 , 拿回家明年包时再用 。 奶奶把粽子皮用沟里的水洗净 , 挪着小脚回家 , 粽皮儿在她手里甩着水珠珠儿 , 到家用绳子绑好挂到插在土墙里的棍子上 , 石板檐正好护着 , 雨淋不到 , 粽叶干巴了不会腐朽 , 如果别人家包粽子恰好差几个苇叶不够用 , 奶奶就骄傲地说:去俺家拿 , 俺家有粽叶儿 。
- |青岛西海美术馆首展“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
- 翡翠|不被熟知的白底青玉石,佩戴能让心情变平和,在玉石中比较特殊
- |青未了|李传民专栏:隔屏赏花惹遐思
- 泉林|青未了|古韵泉林 滟影流光
- |5个农民意外挖出27件青铜器,每人奖励2万元,文物上铭文超4000字
- 孔子|青未了|曲阜纪行(三)孔庙——天下第一庙
- |“沈青画画”人物画,必须要有解读不完的意蕴
- |青未了\父亲的背影
- |绝美青铜器见证云南生物多样性
- |长图|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20位院士、2位青年代表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