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青未了|五月粽米香

文/苏立敏(河北)
太行山下的村落 , 冬天呈现一派叶凋枝枯的颓废气象 , 春天一到就恢复元气 , 草木复苏 , 原野葱茏 , 葳蕤的光景如丰腴的女子 , 到了五月更是呈现迷人的风情 , 庄稼人门前生长几杆翠竹 , 影壁墙前的石榴花映红 , 就是炊烟里也隐约有了粽香的味道 。
山野人家 , 水是不缺的 , 五月的溪水从山上潺潺流下来 , 欢畅地向山下村落蜿蜒而去 , 遇低洼地就氤氲一片水泽 , 便成芦苇与野菖蒲的栖息地 , 这浪漫又坚韧的草木渐渐走进庄稼人的烟火日常 , 近了端午 , 庄稼人就背了筐与篓到水边采集苇叶与菖蒲叶 , 包粽子就成了家家户户向往的事情 。
粽子|青未了|五月粽米香
本文图片

庄稼人过日子是很讲究仪式感的 , 什么时节吃祖辈流传下来的什么食物 , 粽子这绿色天然的食品不是经常可吃到的 , 近了端午才陆续包着吃 , 过了端午就不包了 。 芦苇与菖蒲仿佛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 , 到了端午就长得丰盈细嫩又有韧性 , 端午一过叶子就长了斑点与缺口 , 庄稼人都是赶着叶子长得最好的五月吃粽子 , 如同过年吃粘糕一样 , 骨子里传承着一些神圣的习惯 。
五月多晴朗天 , 天湛蓝 , 云白洁 , 阳光席卷大地 , 微风轻扫十里 , 女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 , 三三两两作伴到溪水边采苇叶 , 她们穿着碎花花的衣衫 , 提着竹篮 , 身影掩映在青青的草丛中很好看 , 远远看去 , 水光潋滟 , 芦苇成片 , 挽着袖子的手像苇花一样在苇叶间轻快地穿梭 , 那画面犹如到了白洋淀一样美 。
那苇叶真是青 , 青与绿不一样 , 青是凝固的绿 , 太多的绿汁凝固在一片长长的叶子里 , 那叶子就坚挺就生机 , 中间的叶片以辽阔的姿态舒展 , 末梢的叶片很矫情地收缩得尖尖 , 清晰的脉络像是大自然写给人类的书信 , 一读就有赶紧包一锅粽子的冲动 。 庄稼人有庄稼人的思维 , 她们用菖蒲叶子做线 , 一锅青青的粽子没有别的颜色掺乎 , 全是草木的本色 , 无论送人还是自家人吃 , 享受的都是五月赐予的原始丰美 。
【粽子|青未了|五月粽米香】包粽子多是白天就开始张罗 , 从房梁上解下那半袋自家产的黍子黄米 , 从瓦罐里拿出自家树上打下来的晾干的红枣 , 一把红豇豆也是自家的 , 用清水泡了 , 把采回来的叶子煮一下 , 既消毒又消除了叶子的涩意 , 包起来就滑润顺手了 。
五月 , 黄昏很长 , 晚霞在山边逗留很久才悬落 , 月牙儿早摇橹等在银河边 , 仿佛很想到凡间尝一尝粽子似的 。 晚饭后的庄稼人就坐在院落里包起了粽子 , 那时候 , 鸡鸭依依不舍地都钻进了窝 , 麻雀也依偎在自搭的巢里呢喃着情话 , 庄稼人就可以安安静静享受包粽子的乐趣了 。
拿起两张苇叶来轻叠在一起弯成一个三角兜兜 , 塞进一把黍子黄米间杂红豆垫底儿 , 中间放一个红枣 , 最后再用黍子黄米红豆抹平 , 留在外面多余的苇叶负责遮口 , 轻轻绕过可能漏米的缝隙 , 扎紧 , 再用菖蒲细叶缠了 , 绑一个活口 , 一个生粽子立马有了香囊的韵味儿 , 一个个搁置在筐子里 , 一家人有话有笑地围筐而坐 。 接近包完 , 老奶奶早点着了厨房里的灶火 , 一股青色的炊烟急不可待地从烟筒里跑出来向邻家炫耀 , 吸引邻居跑来打听从哪儿摘的叶子、多少叶子包几斤米之类的话题 。
月牙停留在屋檐时 , 粽子就下锅了 , 水不用烧开 , 凉水也行 , 锅底放一个篦子 , 防止糊锅 , 粽子一个接一个在篦子上摆开 , 大点的粽子摆气势 , 小点的粽子塞缝隙 , 等几十个粽子全部下锅 , 锅里并不是冒尖尖顶的样子 , 上面是一抹齐 , 为了防止粽子被沸水翻滚 , 最上面再放一个大篦子盖紧 , 篦子上压一块石头 , 这才放好锅盖 , 风箱声就“咚哒”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