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原本不是指土匪,而是指战场上与大部队失联流散的散兵 。起源很早,这个词在魏晋时期就有了,不过一直作为民间俚语 。这个“响” , 指的是“响应” 。《子华子·晏子》里说“如以匙勘钥也 , 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嘛 。
马,在古代属于重要的军资,甚至说仗可以败,但是马丢不起 。实际在战场上,就算胜利的一方,也经常会有骑兵在乱战中流散失联 。
军马的价值非常之高,于是就要派人去找,用特殊的声音信号作为标志,连联络失联骑兵 。
联系到这些散兵游勇以后,第一时间要做的是给军马治伤、喂养 。联络人员和散兵游勇们什么都没有,不具备这种条件,怎么办?
抢老百姓 。毕竟一匹军马的价值要比一户普通人家的家产价值还要高 。由于一切都是为了军马,以这个名义去纵兵行劫,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
也就是说,“响马”原本是指军队回收战场流散军马的实务 。不过这种事务经常会导致百姓惨遭洗劫,于是民间给这种战场上下来的流散骑兵们定名为“响马” 。
“响马”一词一直是民间俚语,不为正史所载 。不过晋书《晋中经簿·丁部》《圉人》记载,“右騑鸣金,接以圆方,四散来归,悉于缥囊”的描写,所写的正是古代战争后“响马”的举措 。
明代《字汇补》又将“响马”称为“打马围”,足见到后来,原本正常的举动,干脆变成了战场凶兵取乐的行径,不知害苦了多少百姓 。后来,也就用“响马”来代指土匪 。
只是,这也不仅仅是在山东才叫“响马”,很多地方都叫“响马” 。题目上大概是臆断了 , 过节喝蒙了胡说八道呢 。
“胡子”用来代指土匪 , 也不仅仅限于东北 。这也是民间俚语 。胡的本义 , 是指野兽颌下的悬肉 。
如《说文》里说:胡 , 牛顄垂也 。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
《诗·豳风·狼跋》里说:狼跋其胡 。
朱熹集传:胡,颔下悬肉也 。
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
“胡”,是专指野兽的 。
古人认为,野兽要发起攻击的时候,“胡”这个部位会动 。就好像人在紧张、兴奋时吞咽口水,人的喉咙也会动 。并且民间又俗传“老狼有胡”,就是说比较老比较奸猾狠毒的野兽 , 这个“胡”就很明显 。
所以说,“胡”一是代指野兽,而且是比较奸猾狠毒的野兽 , 体现其凶恶 。胡子,野兽的孩子 。
这种用语在民间是很常见的 。比如巴蜀地区言某人“龟儿子” , 有些地区骂人“狗X的”等等 。
此外 , 过去百姓也把异域外族称为“胡人”,因其生活习俗与中原相异而鄙视他们,称进犯中原的胡人为胡掳、胡掠、胡匪 。岳大帅不是也写“壮志饥餐胡虏肉”嘛 。
非要把“胡子”跟东北联系起来 , 也只不过是由于东北的外族的确不少 。
为什么叫“胡子”?就这么简单 。
简单的事情,不要把它搞得复杂化 。也扫了一眼某度,那玩意真是干啥啥不行,误导人第一名,连点最基础的古文化常识都没有 。按这个水准 , 估计离倒闭不远了 。
【东北胡子山东响马山西刀客 东北的胡子山东的响马】山东人光明磊落,即使生活所迫,当了土匪,也不肖干偷偷摸摸的勾当 , 在马脖子上挂铃铛,故称响马 。东北的土匪也大多是山东闯关东过来的,砸窑,整票大滴就躲进深山,再出来时一般满脸胡子,故称胡子!
- 东北农村冬天取暖火炕 睡农村的火炕好不好
- 潍坊的历史名人 潍坊历史名人
- 关羽的胡子有多长?为什么长到二尺就不长了?
- 山东教师打学生事件 山东老师开除事件
- 为什么关羽会有那么长的胡子?他的胡子究竟有多长?
- 一听就是东北话的是辽宁人
- 东北女人好看还是南方女人好看
- 哈工大威海有什么区别 山东大学pk哈工大
- 中国古代人流行的胡子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 东北炕床内部是烧什么 东北人为什么喜欢睡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