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对于刘伯温的名号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了,刘伯温的名声也是很大的 , 很多人都很了解他 , 但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刘伯温,其实是添加了很多传说的,换句话说,真实的刘伯温可能并没有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神奇 。在朱元璋对功臣们进行封赏的时候,很多人都封了公爵、侯爵,唯独给刘伯温只封了伯爵,这个地位其实真的是并不高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真实的刘伯温其实没那么厉害,还是朱元璋另有考虑呢?
文章插图
1、刘伯温是个怎样的人刘伯温是浙江温州人,生于1311年,自小就有神童之名 。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 , 且能过目而识其要 。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17岁时,刘伯温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断言“刘伯温未来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光大门楣” 。
除了儒学之外,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 , 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这应该是刘伯温此后能够辅佐朱元璋的知识储备 。
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元朝京城参加会试 , 一举考中进士 。但元朝文人地位低下,也不太注重科举考试,于是刘伯温在家闲居三年,直到1336年才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 。在任官五年内,刘伯温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深受当地豪强痛恨 。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 , 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 。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能力惊人的名仕,之所以归隐,只是不愿在官场沆瀣一气 。
1359年,朱元璋当打下浙江金华之后,听说刘伯温、宋濂等人,就“以币聘”,开出高薪,结果刘伯温根本没有响应,《明史》记载是“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刘伯温)未应” 。
本世纪之初 , 在江苏南京聚宝山,考古专家挖出孙炎墓志铭,上面提到孙炎招募刘伯温的一些辛密,除了开始“以币聘”之外,还有两次招聘 。
1,墓志铭中谈到,“太祖命炎招刘基,基不出 。使炎再往,基馈以宝剑 。炎曰: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 。封还之 。”孙炎第二次见刘伯温时,“恐吓”刘伯温 , 不听话就斩,但刘伯温依然“封还之”,没有答应为朱元璋效力 。
2,随后,孙炎写了一封书信给刘伯温:“遗基书,言方今四方鼎沸 , 豪杰并争,皆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救天下之心 。唯太祖据金陵,神武不杀,顺天应人,心怀天下 。”孙炎以朱元璋志在天下,拯救万民于水火,与其他割据军阀大不相同,最终打动了刘伯温,所谓“基动容 , 始就见 , 送之(宝剑)建康 。”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 , 时有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通过刘伯温两次拒绝不难看出,刘伯温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不在意金钱、不在意权位,而在意主公是否能够拯救天下万民 。其实,当时比朱元璋势力大的军阀有不少,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刘伯温是在“择主”、挑选值得辅佐之人 , 最终朱元璋打动了他 。
文章插图
2、刘伯温跟随朱元璋1360年 , 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 , 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 。
- 卢筱嘉是什么人?为何敢暴打黄金荣,逼着杜月笙下跪?
-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后为何无家归?结局如何
- 为何说织田信长是日本版曹操?
-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么摆的?是历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吗?
- 晏子二桃杀三士,为何从古至今没人谴责?
- 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对他这么好?
- 忽必烈有意招安文天祥,为何最后将他赐死
- 将相和的廉颇和蔺相如晚年结局如何?为何最终会如此悲惨?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 董卓一死为何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不是有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