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为何不受孙权的重用?为何最终郁郁而终?

三国必然是我国古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正是这个道理 。然而却也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壮志,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个没能受到重用的大将之一 。太史慈是东吴名将,然而当东吴归孙权接手之后,太史慈就很少被孙权重用了,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办法施展,实在是让他感到太憋屈了 。而太史慈最终也是郁郁而终的 , 也与他的这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那为什么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呢?太史慈最终又是怎么死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太史慈为何不受孙权的重用?为何最终郁郁而终?

文章插图
1.太史慈是一个怎样的人太史慈在大多三国迷的心中是一位完美的武将,尤其在东吴迷们的心中更是无可挑剔 。最为关键的是太史慈在正史中也是近乎完美的存在 。当世人和历代的史评家都对其赞美有加 。
《三国志》作者陈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
汉末大名士孔融: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
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 。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
【太史慈为何不受孙权的重用?为何最终郁郁而终?】以上评价最多,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几乎全是太史慈的忠义诚信 。太史慈的优点其实远不止这些 , 以下先了解一下史书中完美的太史慈吧 。
太史慈字子义 , 东莱黄县人(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年少好学且极为善射 。二十一岁那年在东莱郡署担任奏曹史 , 负责处理文书 。一次为了帮助本郡抢先递送朝廷公文到公车门 。略施小计,得罪了其他州郡的衙门,为了躲避报复 , 避祸去了辽东 。
当时担任北海相的大名士孔融 , 听说了这件事后,感觉太史慈是个奇人 。孔融为了表示交好之意,常常派人接济太史慈留在家中的老母亲 。后来黄巾军首领管亥围攻孔融,太史慈正好自辽东回家探母,母亲立即命令太史慈急赴北海帮助孔融 。太史慈一片孝心,为报孔融体恤母亲的恩情,一人单马驰赴北海都昌 。
太史慈见到孔融后,请求带兵出城杀敌,孔融不许 。当时孔融正着急寻求壮士去山东平原向刘备求救 。但因城围日密 , 无人敢冲出城 。太史慈听闻 , 不辞艰难,慨然自请 。孔融说:“人人都说此事难办,实在不愿以此不可能的事情为难义士 。”
太史慈说:“府君有恩于我的母亲,太史慈无以为报,母亲此次遣小子前来,就是要解恩人之急 。今天众人都说不可,太史慈也一样认为不可的话 , 那岂不是辜负了府君昔日照料我一家人的恩情吗?报恩之义如果尽失的话 , 母亲遣小子来见府君的意图也就难以达到了 。小子又有何脸面复见母亲大人呢?如今事情紧急,愿府君只管派遣不要犹豫,以成全小子报恩之愿 。”孔融没有办法只好派遣太史慈突围求援 。
太史慈仅带二名骑从,出城时被黄巾军察觉 , 黄巾军立即兵马互出观望动静 。太史慈见状却从容在城外表演射箭靶,遥射无不中,射毕,复回人城 。如是者数日,迷惑黄巾军 。刚开始黄巾军很警觉,但看太史慈射技如此精湛 , 也不敢有所骚动,只是在原处观望,后来几日见太史慈只是炫技,无所攻击,也就开始麻痹大意 , 放松了警惕 。
一日太史慈乘黄巾军松懈之时,突然驰马加鞭突围而出,等到贼兵追来,太史慈已经跑远,回头遥射几个跑的快的追贼 , 追贼一一应弦而倒 , 此后无敢再追者 。太史慈驰抵平原,请得刘备发兵三千来救孔融,贼兵遂解围而去 。时年太史慈二十六岁 。孔融无比感慨地对太史慈说:“壮士,你真是我的年轻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