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什么意思?范仲淹为何这样说?( 二 )


天圣七年(1029年) , 范仲淹认为刘太后在寿宴上命19岁的仁宗率百官给她叩头庆寿不符合礼制,上书劝谏,同时,还请太后还政皇帝,为此触怒了太后,遭到贬谪 。
明道二年(1033年) , 因郭皇后没有诞下皇子,与皇后有隙的宰相吕夷简主张废后,范仲淹当庭和吕夷简发生争辩 , 并请求面见仁宗 , 不料,当天就被贬出京城 。
景祐三年(1036年) , 范仲淹又因不满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向仁宗进献《百官图》 , 且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因言辞激烈 , 第三次遭到罢黜 。
虽然屡次遭到贬责 , 但范仲淹面对人生逆境并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改变自己“济世救民“的政治信念,反而愈挫愈勇 , 力争做得比以往更好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什么意思?范仲淹为何这样说?

文章插图
每次被贬后,他都关心着朝中局势,每当朝廷有所不举时,范仲淹都会上书劝谏;在地方又积极为民办实事,兴讲堂、修水利、平定边患,用自己踏实的行动,造福于民、造福国家 。
正是因为他”济世救民“的一片赤子之心和卓著政绩,范仲淹打动了宋仁宗,很快又一次次回归朝廷 , 而且越来越被仁宗皇帝信任 。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因平定西北有功的范仲淹,被仁宗皇帝第三次招入京城 , 并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随后,在范仲淹的领导下,推行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达到了一生仕途的巅峰 。
范仲淹的脱颖而出 , 实现梦想,便在于其面对逆境时没有意志消沉 。当别人被打趴下选择看星星,或同流合污时 , 范仲淹却选择果断爬起,坚守初心,在逆境中努力奔跑 , 争取做得比以往更好,最终才有自己”救世济民“政治抱负施展的那一天 。
坚守初心,影响中国的精神符号
据记载,范仲淹少年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问:“您看我将来能做宰相吗?”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惊讶道:“小小年纪,口气怎么这么大?“
范仲淹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接着问:“那您再看 , 我能当医生吗?”
算命先生很不解:“刚才做宰相,现在怎么又要做医生?”
范仲淹说:“唯有宰相和医生能够救人 。”
算命先生赞叹道:“你有此心,真宰相也!”
回想范仲淹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在朝廷或者是地方,无论顺境或是逆境 , 他时刻怀着“济世救民”的初心,正是这种初心,成就了其比政治地位更高的精神丰碑 。
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庆历新政“推行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一时间内新政遭到大规模阻碍 。当年六月因边事再起,仁宗皇帝委派范仲淹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什么意思?范仲淹为何这样说?

文章插图
一年后,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多位新政官员离京 , “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也随即破灭 。
庆历五年(1045年),56岁的范仲淹因年岁已高,经不住西北的严寒 , 身体抱恙,请求调往内地 。仁宗皇帝批准其迁往邓州 。
此时的范仲淹,意识到自己难以再身体力行为朝廷作贡献,但还是坚持”济世救民“的初心,散发自己的余热 。
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 , 期间不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还设立了花洲书院 。闲暇之余,范仲淹亲自到书院讲学,邓州一时文运大振 。后来许多北宋的国家栋梁出自花洲书院,例如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 , 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