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文明起源?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于中国古代宫殿遗址考古的思考》
刘庆柱 , 《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6期第24~30页
本文将中国古代宫殿遗址界定为“属于王权、皇权政治中枢活动的宫室建筑遗址 , 以及与王权、皇权并存的具有神权意义的礼仪性、祭祀性、宗教性活动的主要殿堂建筑遗址等” 。 认为大型宫殿遗址及以布政宫殿建筑为中心的城市的出现 , 是考古学上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社会与国家形成的较好切入点 。
本文还探讨了中国古代宫殿的发展轨迹 。 认为夏都二里头遗址中可能有数座功能不同的、以一座宫殿为中心的、相当于宫城的院落;而商代宫城之内则有多座这样的院落 , 每座院落可能营建有多座排列有序的宫殿 , 黄陂盘龙城宫殿遗址则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布局;周代“前朝后寝”的布局已普遍;秦汉以后多承周制 。 平面为长方形的宫殿之进深与面阔的比值 , 在先秦时期由小变大 , 汉唐时趋于稳定 , 接近“黄金率” 。 源于史前先民祭祀性建筑的、平面为方形或规整多边形的宫殿多为礼制性建筑 , 汉魏以后方形平面的渐为长方形平面的所取代 。 这反映了“神权”日益成为王权、皇权的附庸 。 二里头1、2号宫殿遗址之差别映射出夏代布政与祭祀的不同功能在宫殿建筑中已出现;商代聚集于一处的布政殿堂与祭祀、礼制性建筑已有较明显的分区;春秋时 , 这种分区更趋明显 , 建筑布局也互不相同;战国、秦代宗庙已置于都城之外;西汉时 , 布政宫殿成了都城中心 , 宗庙、辟雍和社稷等礼制建筑分列其南部两侧 。
本文图片
《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兼论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标准的问题》
钱耀鹏 , 《文博》1999年第6期第18~25页
本文认为史前城址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我国史前城址是由环壕聚落发展来的 , 它的发生时间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 即仰韶文化前期 。 仰韶文化时期的城址在城乡分化方面的意义尚不明显 , 属于城堡;龙山时代的许多城址“具有早期城巿性质 , 标志着城乡分化格局的出现” 。 史前城址在筑城技术、城的平面形状、结构类型、内涵特征等方面对后世城邑影响深远 。 还认为“史前城址不仅是探讨城市起源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线索 , 同时也是国家与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城垣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 。 五帝时代是普遍筑城建国的时代 , 这与龙山时代的特征相吻合 , 由是建议将这一时期的政体结构称作“王国” 。 “五帝时代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王国林立 , 恰是夏商周王国联盟体形成的基础和前奏” 。
本文将文明要素归纳为诸如文字、城市等物化形态要素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组织等隐含于物化形态背后的社会形态要素 。 主张在研究中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同时强调文明要素不等于文明形成的标准 。 在文明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社会形态要素是第一位的 , 是导致物化形态要素出现的原因” 。 物化形态要素只能是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标志 , 社会形态要素的诞生才是文明形成的标准 。 在龙山时代物化形态文明要素存在的聚合现象 , 反映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组织等社会形态要素的出现 , 同时也表明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在此时已步入文明时代 。 并主张在中国史前时代与历史时代间划分出一个原史时代 , 龙山时代的发端是原史时代的上限年代 。
- |文明曙光 千年古邑:花脚大仙分享东莞博物馆《古代东莞历史陈列》巡礼之一
- 博物馆|中华文明都浓缩到这个博物馆里面了,一起来看一看咱们华夏的起源
- |让远古文明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枣庄峄城人刘庆付成功复制古代编钟
- 彝族|中国真的存在远古文明?8000年前史前彝族被发现,有惊人的证据?
- 田学伟|郑州彼酷哩餐饮创始人田学伟:仰韶文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
- |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文明曙光文物陈列》巡礼上篇
- 摩亨佐·达罗|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是什么
- 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 |中国发现史前文明,早于历史记载一千多年,外国专家:低估了中国
-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见证时代:《顺德历史文化丛书》(第二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