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投降孙权之后 太史慈为何就"销声匿迹"了

对太史慈和孙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 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此排名虽说是民间杜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名将在读者心中的受欢迎程度 。东吴名将太史慈既然位列其中,亦足见其分量不轻 。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名将,自归附孙氏后,似乎就“泯然众人矣”了 。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投降后不久,其故主扬州牧刘繇病逝,这个时间大概在建安二年(197) 。须知,太史慈病逝于建安十一年(206),可见他归顺孙氏已有十年左右 。这十年,正是孙氏一族的高速发展阶段,值此期间,江东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无论是程普、周瑜这样的元老;还是孙权提拔的鲁肃、吕蒙,亦或是几经辗转才加入的甘宁,皆曾大放异彩 。
反观昔日威名赫赫、与孔融、刘备都有过交集的太史慈 , 却“销声匿迹”,几乎看不到他参与江东的重大战役 。那么,太史慈究竟去哪了呢?

太史慈投降孙权之后 太史慈为何就"销声匿迹"了

文章插图
上图_ 太史慈(166年-206年)
一、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
于《三国志》所见,与太史慈并列一传的是扬州牧刘繇与交州土豪士燮 。魏蜀两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蜀志》中有刘璋,《魏志》中最多,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鲁、张燕等汉末群雄 。且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魏蜀吴三书中的排名还十分靠前 。
这些被曹、刘、孙三家解决掉的诸侯、军阀,即统称为“驱除人物”,如项羽之于刘邦、公孙述之于刘秀 。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简言之,为了宣扬自身的合法性,政权创立者往往要抓几个典型树立其权威,以示其煌煌功业 。
刘繇与士燮,确实是孙氏或明或暗解决掉的割据军阀;只是,已经投降的太史慈,为何也被陈寿列入到“驱除列传”中了呢?
这便涉及到了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问题 。实际上,他更多是作为“刘繇旧部”而存在的 。
太史慈投降孙权之后 太史慈为何就"销声匿迹"了

文章插图
上图_ 青州、徐州
二、刘繇集团的政治遗产
东汉末年,袁术横跨江淮地区,并有进图徐州、扬州之心 。他一边与徐州地界上的吕布、臧霸联合,一边又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允许他渡江攻取江东 。彼时,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牧刘繇因扬州治所寿春为袁术所据 , 不得不渡江发展,以豫章郡为根据地,屯兵曲阿 。如此一来,孙策与刘繇的斗争便不可避免了 。
刘繇、刘岱为太尉刘宠之侄 , 兄弟二人此前虽未曾担任过高官,却深谙养名之道 。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 , 是名士圈子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正因如此,董卓、李傕等人把持朝政时,才会赏拔刘表、刘繇这样“幽滞之士” 。刘繇“潜在淮浦”,深得江淮士人敬重,故而在担任扬州牧后,包括太史慈等人在内的流寓士族纷纷前往归附,形成了一个以刘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
刘繇赴任后,意识到袁术、孙策乃是将来之敌 , 便驱逐了吴景(孙策舅)与孙贲(孙策兄)两人 。但可惜的是 , 刘繇割据时日尚短,未能得到江东本地大族的支持,以至于他没有强大武力手段来约束自己的部下 。时有徐州旧将“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后笮融杀朱皓、薛礼,引起刘繇大怒,遂引兵攻之 。岂料命运弄人,在解决掉了背信弃义的笮融后 , 刘繇也随之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