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是不是中国的美人鱼?鲛人是中国的美人鱼吗?( 三 )


鲛人有重宝 , 一是鲛珠,二是鲛绡 。《述异记》说鲛人又叫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 。以为入水不濡 。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 , 绡有白之如霜者 。”
唐诗宋词中对鲛绡多有吟咏 。陆游那一句“春如旧,人空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传唱最广 。
《红楼梦》中,湘云联诗时联过一句“海市失鲛绡” 。海市一说始于晋代,《三齐略记》载:“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此后有了鲛人经营海市的说法 。如元代揭佑民诗中说“楼船海市倏忽集,金客鲛人无数行” 。《聊斋》“罗刹海市”一篇说:“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 。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 。”
笼统而言,鲛人不等于人鱼 。古人一般以人鱼为鱼,视鲛人为人 。问题又来了,照《山海经》《搜神记》所说,鲛人乃来自南海的异人,曹植《七启》赋中说“采菱华,擢水苹,弄珠蚌,戏鲛人”,鲛人为什么又出现在河边了?
孟姜女为何变成鱼?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出自《左传》“杞梁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 。”
江浙一带,民间至今有孟姜女死后化鱼的传说 。如淮调:“鲤鱼就是奴家变,细眼红尾苗条身 。孟姜万郎成双对,一对鲤鱼跳龙门 。”孟姜女传说因地就俗 , 在沪上就纵身入海 , 在苏南则跳入太湖,泪化白鱼 。
孟姜女姓姜 。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 。唐代《同贤记》有“姜女下池”之事 。姜女在池中洗澡,被身为役人的杞梁所见 。姜女要杞梁娶她,“女人之体 , 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 。
《诗经》说“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孟姜女能织善绣,还能哭,是不是具备鲛人的基本特征?
古代上巳日,每年三月三日,有水边修禊习俗 。修禊为了祛邪,又被古人当作了情人节 。《周礼》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诗经·郑风·溱洧》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 , 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当时女子的主动大胆,让人叹为观止 。
《尧山堂外纪》载,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一日游石门洞,泊舟溪旁,见二女浣沙,容貌脱俗 。他却以诗相嘲:“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 。试问浣沙娘,箭从何处落?”二女不理他,他又吟诗:“浣沙谁氏女?香汗湿新雨 。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良苦 。”这次二女回诗说:“我是潭中鲫,暂出溪头食 。食罢自还潭,云踪何处觅 。”吟罢不见 。
谢灵运为什么要射鱼女?从河伯传说中,或可找到一些线索 。传说中的黄河河神,就是人鱼 。《博物志》载:“昔夏禹观河 , 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 。”河伯曾助大禹治水 , 献上河图 。《楚辞·天问》中又说羿曾射伤河伯 , 霸占其妻:“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雒嫔是河伯之妻 , 曹植《洛神赋》说的也是她 。
古代鱼的形象富隐喻 。闻一多先生《说鱼》指出 , 古代诗歌常以“鱼”作为“匹偶”或“情侣”的隐语,因为“鱼是繁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 。
就此浑水摸鱼的话,“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也是水边相遇,织女洗澡被逮个正着 , 织女也善织布,是不是也像鲛人?再想想西施浣纱的事,西施是不是也有鲛人的嫌疑?古时男女之情,不外乎男耕女织 , 水边幽会,戏鲛人很可能只是“戏娇人”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