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杨玉环被封妃之前,有着突厥血统的胡将、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便凭借着假情假意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而骗取了唐玄宗的宠信 。
野心勃勃的安禄山不但通过对李隆基溜须拍马成功地得到了自由出入宫禁的特权,还通过假意恭顺、哄人开心而成为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干儿子” 。
殊不知安禄山表面的恭敬示弱之下实则包藏祸心,他暗中拉拢心腹、招兵买马 , 以期适时起兵叛乱、夺取大唐的江山皇权 。
公元755年 , 安禄山及其心腹史思明借口征讨杨国忠而起兵造反 , 引发了“安史之乱” 。
自“安史之乱”爆发开始,大唐便江河日下、走向衰败 。这场浩劫和动乱不但令大唐的子民饱受流离战乱、生灵涂炭之苦,还令唐玄宗在危境中违心地牺牲掉了宠妃杨玉环、丧失了军事控制权 。
晚年的唐玄宗因为废除了府兵制、宠信奸佞、纵情享乐而一手酿成了使大唐由盛转衰、江河日下的安史之乱,已经年迈智昏的他更没有料到太子李亨会抢先一步集结重臣、自立称帝,还通过遥尊自己为太上皇的方式将自己的江山权力尽数夺去 。
晚年厄运不断的李隆基重新回到长安之后,已经成为新帝的唐肃宗李亨也变得冷漠狠厉起来,他表面上与父亲李隆基上演着“父慈子孝”的戏码,暗地里却指使心腹将李隆基软禁到深宫之中,斩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
被囚禁了3年后,李隆基孤独地在冷宫中寂然死去 。
在人生的后半段,唐玄宗李隆基的所作所为致使大唐颓败废驰、由盛转衰,一场“安史之乱”导致大唐国力下降、百姓遭殃,这就是李隆基的过错 。
所以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十分突出的大唐帝王,同时也是史学家和平民百姓最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 。
文章插图
身为三皇子的李亨与父皇李隆基的恩怨往事
翻看唐朝的历史,人们最为熟知的一对皇家父子就是李渊和李世民,然而到了唐中期却又出现了一对“著名”的皇家父子,这对父子同样也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亲情戏码,这对父子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 。
历史上真实的李亨曾经是一位情志不顺、境遇坎坷的太子,而造成他百般为难、心灵受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皇李隆基 。
都说“皇权面前无父子”,在李唐王朝之中,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痴迷于对皇权的掌控,所以他对太子就充满了防备之心,生怕太子夺走自己的皇位 。
开元三年 , 李隆基册封了郢王李瑛为太子 。因为当时李隆基宠信的武惠妃对太子多有谗陷 , 故李隆基便在没有多加调查的情况下 , 于1日之内就将太子李瑛以及皇子李瑶、李琚一并废为庶人 。
不久 , 心狠手毒的武惠妃又将李瑛、李瑶、李琚三人秘密害死,以绝除后患 。
三个皇儿死后,身为父皇的李隆基并未深加调查 , 也没有哀戚落泪 。
有人说李隆基难道是年老昏聩了吗,3个年轻健壮的儿子平白无故地死了都不做个彻查?!
其实,这则史实恰恰证明了李隆基在面对皇权之时偏偏有着既自私又狭隘的心态,害怕儿子夺权夺位的他宁可错杀一千也绝对不会轻纵一人,时时刻刻都对皇子们加以提防和警醒 。
文章插图
太子之位不可久悬,后来,27岁的三皇子李亨就进入了唐玄宗的视野 。
公元738年初夏 , 李亨被册立为太子 , 然而自从李亨被“幸运”地推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就充满了紧张和忧虑,因为他深知自己只要坐上了太子之位,必然会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时刻裹挟、包围,处境堪危 。
- 李隆基当初受到了什么刺激 李隆基为什么会一天里连杀三个儿子
- 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为什么斗不过李隆基?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就退位成为了太上皇 李渊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 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有多少子嗣?都是什么结局?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没有杀掉李渊?
- 为什么说李世民喜欢寡妇
- 李世民却把秦叔宝排在凌烟阁的最后一位呢?
- 李世民为什么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他是如何赢得这个称号的?
- 太穆皇后窦氏:李渊的结发妻子,为其初定大业提供帮助
- 李渊为何以谋反罪处死了刘文静?刘文静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