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会导致汉中失守?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
刘备称汉中王后,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委以重任 , 魏延不辱使命 , 镇守汉中近十年,未放魏军一兵一卒进来,堪称固若金汤,到了王平镇守汉中时 , 王平继承了魏延镇守汉中的策略,坚决地执行,也很好地保证了汉中的安全 。
但是,到了姜维这里,姜维改变了魏延的策略,很快,导致汉中失守 。那么,姜维为何要改变魏延的策略呢?
先看魏延是怎么做的?是什么策略?
魏延采取在各个险要之地、要害地点,重兵把守,严阵以待,抵抗外敌,如果敌军来犯 , 将敌军挡在关外 , 不放敌军一兵一卒进来 。

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会导致汉中失守?

文章插图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初 , 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
也就是说,魏延在汉中,采取在关外歼敌的办法,不让敌军前进一步,敌人来多少兵马,就地解决 。
到了王平镇守汉中时 , 王平坚决执行了魏延的政策,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 兴势之战,王平成功挡住魏国曹爽十万大军的进攻,就是采用魏延的办法 。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
打个比喻,这个办法就是在门外打狗 。
而到了姜维这里 , 姜维改变了魏延的这一正确决策,姜维认为,御敌以外,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挡住敌人,但是,却无法歼灭大批的敌军 , 不能获得大的战果 。不如将敌军放入阳平关,而蜀汉的军队全部退守汉、乐二城,在重要的关口都留下重兵把守,再派一支军队打游击,骚扰敌军,这样一来 , 必然拉长敌军的战线,敌军后勤就跟不上了,敌军得不到粮草补给,长期疲劳作战,肯定会退走,等敌军撤退,再集结全部兵力,向敌军发动猛攻 , 这样 , 就能将敌军一网打尽 。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 , 不获大利 。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 。敌攻关不克 , 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 , 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
这一办法是关门打狗 。
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会导致汉中失守?

文章插图
姜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汉中是成都的门户,一旦放敌军进入,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成都的门户大开,再想关起门来打狗,就不容易了 。
魏国的兵力本来就很强大,加上有并州 , 产马,有充足的马匹,骑兵战斗力强悍,魏军一旦进入汉中 , 以骑兵冲击蜀汉步兵,魏军的优势就出来了,而蜀汉军的劣势也出来了 。
蜀汉没有产马之地,骑兵肯定很少 , 怎么能打得过魏军骑兵?魏军一旦进入汉中,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就麻烦了 。
后来,果然坏事了,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国景元四年(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汉 , 姜维不采用魏延的政策,很快,汉中失守了 。
【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会导致汉中失守?】汉中失守,成都危险,举国震动,刘禅很快开城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