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杀高仙芝

在整个盛唐历史之中,唐朝的武将们大部分都在边境开疆扩土,很多人都属于默默无闻的存在,直到“安史之乱”之后 , 一批有军事才能的武将才开始在唐朝历史上大放异彩 。如果对唐玄宗一朝武将们的知名度进行排序的话,那么排在第一梯队的自然是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等知名人物,这些人物凡是学过唐代通史的读者们都知道 。
而排在第二梯队的则是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 。而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高仙芝 , 这位被称为“东方汉尼拔”的唐朝名将,他在安史之乱中却被唐玄宗冤杀 , 最终只能沦为二流名将,那么这到底是命运使然还是性格悲剧呢?
【唐玄宗为什么杀高仙芝】

唐玄宗为什么杀高仙芝

文章插图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从高仙芝的生平往事说起了 。首先,按照现在的地域划分,高仙芝自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唐朝人,而是高句丽人 。年少的时候 , 他就跟随父亲来到安西(新疆库车一带)定居,由于他的父亲在唐朝立下战功,因此被授予游击将军一职 。打仗的天赋应该是会遗传的 , 因此年少的高仙芝成长很快 , 很快就和父亲的职位平起平坐,后来还受到了夫蒙灵察的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经身居安西副都护的职务,可以说是手握兵权的地方大将了 。
天宝年间,唐朝在西域问题上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一个名叫小勃律国(现今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国家,原本是唐朝的属国,但是吐蕃却对其施加压力,并且还将本国的公主嫁给小勃律国 , 结果这个小国家转而倒向吐蕃 。而更糟糕的是 , 由于小勃律国的位置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重要咽喉 , 因此导致唐朝失去了西域二十个多小国家的控制权,历代安西节度使讨伐小勃律国都无功而返,只因为小勃律国的位置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之上,不仅地势险要,并且军队补给也很难维持 。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 唐玄宗命令高仙芝统领一万唐军征讨小勃律国 。接到命令的高仙芝不敢怠慢,因为这一仗关系到唐朝在西域诸国之中的威严,因此他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 , 在行军之前进行了充分的粮草准备 。经过充分整备之后 , 唐军在3月初从安西出发,一路向西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随后高仙芝率领大军准备翻越葱岭,前往小勃律所在的帕米尔高原 。
众所周知,帕米尔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高度在4000—7700米左右 , 并且还有数座高度超过7千米的高山,很难想象当时来自平原的唐军是怎样克服高原缺氧和极度寒冷的天气到达目的地的,因此将高仙芝称为“东方的汉尼拔”也并不为过,而且阿尔卑斯山区的海拔高度也比不过帕米尔高原 。
经过3月有余的急行军 , 三路唐军终于赶到了吐蕃的军事要塞连云堡附近汇合 。在两军交战之中,吐蕃军队本来就对远道而来的唐军十分惧怕,再加上高仙芝的先锋李嗣业如同杀神一般在吐蕃军队进进出出,所到之处,吐蕃守军纷纷溃散,因此经过一天激战,高仙芝斩杀吐蕃军队五千余人,初步解除了吐蕃对于小勃律国的控制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