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看不下去,讲资治通鉴最好的老师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 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丙申 , 公元36年)
【原文】帝以睢陽令任延为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 , 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 , 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译文】刘秀任命睢陽县令任廷当武威太守 。刘秀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奉长官,不要丢掉名誉 。”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诚的臣子与人不和睦,与人和睦的臣子不忠诚 。履行正道,奉公守法,是臣子的节操 。如果下级对上级随声附和,那不是陛下的福分 。陛下说要好好侍奉长官,我不敢接受 。”刘秀叹息说:“你说得对呀!”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任延在《后汉书·循吏列传》中有他比较详细的记载 。
能进入循吏列传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通俗地来说所谓循吏就是清正廉洁、遵守法纪、仁爱百姓的好官 。
而辩证地来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官少,所以史书才会单独列传 。
此时任延上任威武太守,刘秀召见,于是有了上面这一番对话 。
任何人事任命背后都是权力博弈,在任延这件事上背后就是刘秀对窦融的河西联盟下手 。
用”下手“这个词可能有点过 。
天下大乱的时候,窦融带着河西联盟割据保一方平安,其势力渗透在河西方方面面,虽然名义上归属东汉朝廷,实际上这地方对东汉朝廷的认可度并不高 。
真正的统一并不是名义上的,而是全方位的认同 。
之前提到,让窦融当凉州牧并掌凉州兵权,是为了给刘秀处理凉州方面腾出时间,现在该弄的事情都差不多了,可以慢慢对凉州这边动手 。
而事件发生就是在窦融等人入京之后 。
第一步就是人事,窦融等河西地区官员入京,刘秀安排人去顶替,比如这个任延就是其中之一 。
任延此人之前有过在边疆地区的太守经验,做的极好 , 地方归心 , 能力极强 。
加上之前也在陇西的确待过一段时间,让他当威武太守尚算合适 。
可以意料的是,任延上任威武太守之后必然会结合当地情况有一番动作,比如百姓教化、打击豪强等等 。
中间少不了得罪人,更少不了触及某些人的利益 。
所以,且看任廷说的“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
就有点在给刘秀打预防针的味道 。
对于刘秀任命任廷为威武太守 , 他是明白其中含义 , 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
但现在,河西地方的老大窦融才入京,且荣宠正盛,影响力极大,若是他做事过程中不小心得罪了谁,这些人转头到窦融这里告状 , 窦融又给刘秀说几句 , 这怎么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许窦融不会如此,但别人呢?提前预防不是坏事 。
因此,任延这番话之中的意思,自己上任之后少不了和上官出现矛盾,希望刘秀明辨是非 。
任延这话单独抽离出来,却别有另一番意思 。
重点在这几个字“上下雷同 , 非陛下之福 。”
用这9个字切入就很帝王权术的味道的了 。
咱们来反过来说,用上看下的角度来说 。
人叽叽喳一群,各有想法很正常,意见也是五花八门 。
想把人群意见统一极难,不管怎么做 , 必定会有反对者存在,这就是异见声音,正常情况下异见声音无法消除 。
那么,当没有异见声音的时候 , 反而是不正常情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