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影响和评价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

《资治通鉴》的影响和评价

文章插图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 , 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 , 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 , 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影响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
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
2020年4月 , 《资治通鉴》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
历史评价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自有书契以来 , 未有如《通鉴》者 。”
宋末元初胡三?。骸拔司恢锻罚蛴味恢灾沃? ,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 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 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 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
清代学者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通鉴》之取材 , 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 。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
【《资治通鉴》的影响和评价】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 , 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 , 开拓心胸 。”
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 , 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 。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 , 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