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云门寺庙佛光普照之地在哪里,湘乡云门寺求什么最灵验( 八 )


岱顶: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 。一步进入了南天门 , 不
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且如跨天宫,右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不定期可
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等奇观 。泰山日出是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
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
喷射出万道霞光,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 。这里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 。扇子崖自东往西看是擎天一
柱 , 由南往北看则如屏似扇,很是壮美 。崖上有明人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 。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
巅 。由此西行,四面环山,势如屏障 。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
潭水库宛如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闪闪发光 。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 , 积铁拔千仞;俯
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 。扇子崖庙始建于明末清初 , 民国年间重修 。它位于傲
徕峰于扇子崖交接的山口处,此处山势险峻,庙依岩而建 , 奇峭险绝 。正殿为原始天尊殿,正中供原始天
尊;东侧为黄天化、土行孙、无极、韩毒龙、殷洪、洪锦、方相、哼将、韦礼;西为黄天祥、黄天禄、苏全
忠、薛恶虎、殷蛟、黄天爵、方弼、哈将、韦陀等18陪神 。正殿西侧为一过厅,再西有地母宫、吕祖祠、和
太阳庙 。庙后是圣贤洞 。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 。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 。“龙潭飞瀑”是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 , 引人生出无限遐思 。清人
有诗云:“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峰 。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龙” 。旁有“西溪石亭”一座,门两侧有对联
一幅“龙跃九霄 , 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 。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 , 苍松翠
柏掩映 , 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 。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 。
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 。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 。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 , 以
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 , 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 , 立于院
中 。后尽毁,现已重刻 。后院为菊林院 , 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
题“一品大夫” 。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 , 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 。现辟为纪念馆 。其
楹联为:
松曰好青 竹曰好绿
天吾一砖 地吾一瓦
冯玉祥墓:位于环山路西首,西溪谷东侧,1952年修建 。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建有四段石阶,共66级,傍
山临水 , 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 。墓壁正中镶嵌着冯玉祥铜铸头像,额镌郭沫若题书的“冯玉祥先生
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其下为冯先生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 ;

湘乡市云门寺庙佛光普照之地在哪里,湘乡云门寺求什么最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