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蜀相,蜀汉丞相权力制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各个诸侯国有相国、相邦、令尹等类似的职务 。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 。进入到汉朝时期,丞相成为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 。在汉末三国时期,丞相因为权力极大,往往常设的官职,比如在曹魏,自曹操、曹丕之后,就没有其他人正式担任丞相了 。至于蜀汉 , 则是诸葛亮之后,没有人再担任丞相了 。换而言之,蜀汉丞相一职,只有诸葛亮当过 。对于蜀汉后主刘禅为何废除丞相这一官职 , 原因自然是众说纷?。?莫衷一是,所以在此不做深入的讨论 。那么 , 问题来了 , 蜀汉只有诸葛亮一人做过丞相,为何会有“蜀汉四相”的说法呢?

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蜀相,蜀汉丞相权力制度

文章插图

【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蜀相,蜀汉丞相权力制度】首先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群体的时候,往往会四人并列,比如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公子,四大美人等 。就蜀汉来说,则有蜀汉四相(或者蜀汉四英)的说法,这四个人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那么 , 问题来了,蒋琬、费祎、董允既然没有当过蜀汉的丞相,为何可以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或者蜀汉四英)呢?对此,在笔者看来 , 原因并不复杂,这是因为蒋琬、费祎、董允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 。众所周知 , 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 , 俄而加行都护 , 假节 , 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 , 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
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蜀相,蜀汉丞相权力制度

文章插图

在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后主刘禅以蒋琬为尚书令,之后领益州刺史 , 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对于蒋琬的这几个官职,单独拿出来都是可以和丞相一职相提并论的 。首先就尚书令来说、录尚书事来说,早在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相权,就任用尚书令来处理朝政,以“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不仅蜀汉以尚书令为重要官职,比如在曹魏,曹魏建立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成为曹丕的托孤大臣 , 而另外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也曾担任过尚书令、录尚书事等官职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 , 在汉末三国时期,如果有丞相的话,尚书令可以视为副丞相 , 如果没有,那么尚书令完全可以视为宰相 。
为什么称诸葛亮为蜀相,蜀汉丞相权力制度

文章插图

同时 , 就蒋琬担任的益州刺史、大将军来说,因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实际上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因此,益州刺史,实际上可以负责蜀汉境内的大小事务 , 比如诸葛亮生前也领益州刺史这一官职 。而就大将军来说 , 在汉末三国是,文官和武官之间的界限,远远没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朝代那么泾渭分明,也即大将军不仅可以管理武将,也对朝政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基于此,说蒋琬是蜀汉事实上的丞相,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在蒋琬之后,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在诸葛亮病逝之后,费祎先是当蒋琬的副手 , 后来代替蒋琬成为蜀汉的尚书令,并在蒋琬病逝后成为蜀汉事实上的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