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三、魏国之外能否称曹操为“魏武王”从曹操获得“武王”谥号到被尊为“武帝”的 8个月中,在魏国之内,他被尊称为“武王”,在魏国之外,人们包括汉天子和史官们又该如何称呼他?按照《春秋》传统和实际社会生活,应该称他为“魏武王”,否则至少在理论上无法将他与其他“武王”区分开来 。汉帝在给曹丕的禅让诏书中,在对曹丕称呼“魏王”之后 , 对曹操称“武王”,这不能算标准的“魏武王”称呼 。此外则无直接记载 , 需要寻找旁证 。
黄初二年(221)八月,曹丕追谥曹冲时,称他为“邓哀侯”,使用“国号谥号爵位”的模式 。此时去曹操下葬只有一年多,制度理应是延续的 。
魏朝末年司马氏父子兄弟仿效汉魏禅代故事,逼迫魏帝禅让天下时,也上演了曹操当年演过的政治把戏,而且对剧本一字不改,全盘袭用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死后分别被魏天子尊为“晋景王”“晋武王”和“晋文王” 。《三国志》中称呼司马氏三王也明确用“国号谥号爵位”模式,可见诸侯国之外的人称呼该国已故诸侯,使用“封国号谥号爵位”模式是当时通例 。
司马昭死时,已获得与曹操完全相同的政治地位、实际权力和天子仪仗,可说是曹操复现 。司马昭称“晋文王”,曹操就可称“魏武王” 。“魏武王”石牌的出土,增加了一个例证而不是反证 。
文章插图
四、曹操在墓中能否称“魏武王”曹操的墓虽然建在魏国的土地上,他去的却是另一个世界,不是魏国 , 也不是汉朝 。作为故去的汉朝魏王 , 假设曹操地下有灵,遇到死去的其他帝王,他该怎么介绍自己?换个说法,人们要在墓中留下表示他的身份的文字,该写哪些内容?
《晋书》卷三十七记载的司马孚对魏明悼皇后丧仪中应如何书写铭旌的议论 , 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礼仪制度 。当时有人提出在称号前面加“魏”,司马孚以为,按照经典中的规定,旌铭上不应书写“魏”,因为“魏”是“天下之号” 。皇帝、皇后的称号,是天下唯一的尊名,不需要“称国号以自表” 。旌铭如果写上“魏”,就是把“天皇之尊”等同于诸侯列国之君,既背离经典大义和圣人明制,也为后世开下不好的先例 。他的意见得到上下君臣的认同 。
这件事发生在魏代汉以后 。将“魏”换成“汉”,就适用于曹操的丧礼 。从司马孚阐述的礼仪制度中可以看出,皇帝死后,表达身份不需要写“天下之号”,而诸侯列国之君则要“称国号以自表” , 写上其所封之国的“国号”,否则就无法体现自己的身份 , 也无法区别于皇帝 。曹操当时虽然掌控了汉朝的实际权力,也获准使用某些皇帝专用的礼仪、仪仗 , 丧礼中也可能享用皇帝所赐的丧葬物品和礼仪,但他仍然是一个封国之君,未取得天子身份,按上述制度,“魏”这个国号是不能省略的 。
此外,司马孚还说“凡帝王 , 皆因本国之名以为天下之号 , 而与往代相别” 。当时曹丕正急不可待地准备代汉自立,“魏”即将由“本国之名”成为“天下之号”,是曹氏取得政权的政治基础 。曹操作为魏国的开国之王,也是魏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又怎能不使用这个国号呢?所以,在尊号“武王”之前加上国号“魏”,称墓中的曹操为“魏武王”,合情合理 。
- 为曹操而死的儿子,曹操曹丕的经典故事
- 德川家康的两个儿子「虎毒不食子为何德川家康逼死自己嫡长子信康他有何难言之隐」
- 四川总督驻地,四川总督有多厉害
- 好剧好戏统统有看川台宅家不无聊
- 重庆合川的钓鱼城,合川钓鱼城发生了什么事件
- 陆游的秋晚登城北门,陆游游四川南郑
- 南丝绸之路起点四川哪里,四川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吗
- 北途川的小说推荐,三本甜到掉渣的现言小说
- 温江四川省医院,成都温江区医院医生
- 九锡之礼啥意思,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