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仁进宫后 , 见到晋元帝,为王导说尽了好话,让晋元帝对王导的忠诚放心,晋元帝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 , 决定不追究王导的责任 。晋元帝知道周伯仁爱喝酒,为了奖励周伯仁的忠心,赐酒给他 。周伯仁一高兴多喝了几杯 。
走出皇宫 , 周伯仁看到王导还在那里跪着 , 王导又叫他,周伯仁还是没有答理他 , 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斗大的金印带在身上 。”回到家,周伯仁还不放心 , 立即又写了一封奏疏,言辞恳切,向皇帝为王导求情 。
不过 , 这一切王导并不知道,他看到的只是周伯仁对他的不理不睬,还有周伯仁那句“换金印”的话 , 更让他误会周伯仁是对他落井下石了 。
后来,王墩攻入都城建康(今南京),杀死了刘隗,重新独揽大权,他知道周伯仁的才能,也知道他和哥哥王导的关系,就想重用他 。他征求王导的意见 , 说:“周伯仁、戴若思等人威望很高,应当位列三司,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
王导没说话,王墩又说:“就算不位列三司,也得做个尚书仆射吧?”王导还是没说话 。王墩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 。”王导依然闭嘴不语 。于是王墩下令把周伯仁逮捕入狱,立即处死 。
可怜周伯仁在性命攸关的一刻,因为好朋友的三缄其口 , 被白白地杀死了 。
文章插图
后来,王导整理周伯仁的遗物,发现了他写给晋元帝的奏疏,里面的内容为自己极力辩解,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晋元帝赦免于他 。王导才知道自己没有死,是周伯仁在舍命相救,周伯仁之所以两次对他的求救置之不理,只是不想授人以柄,他是想向晋元帝表明立?。核醯记笄椋?完全是出于忠心,而不是和王导的私情 。可惜王导彻底的误会了他,并因自己的误会,送了至交好友的性命 。
王导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他看着那些奏章,扎心般疼痛 , 眼泪直流地说了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著名的谚语,人们常用来表达自悔之情 。这个谚语的典故由来告诉我们:误会往往是致命的,人与人交往,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静
文章插图
常言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呢?伯仁指的是晋朝的周顗(yǐ),这句话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来源于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说的是我并不想杀伯仁 , 但是他却因我的怨恨而死 。
事情要从两晋时期的王氏家族说起,东晋因内乱灭亡之后西晋快速的建立,而在西晋建立之下,司马家得和王家共同平分天下 。当时王家有王导和王敦 , 而王敦在外领兵,不听从朝廷的管辖,导致他和皇帝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最终王敦决定领兵攻打南京 。于是有人向晋元帝提出建议,杀光还在南京城里的王氏家族所有人 。王导知道之后,带着在京的所有家人,跪在宫门的前面希望皇帝开恩,此时他的好友周顗正好入宫,周顗乃两晋名士 , 王导便哀求周顗说:伯仁,即周顗的字 , 我将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
周顗并没有立刻答应王导说要帮他说好话,但进宫之后,在酒席之间,他却向司马睿说,不管王敦如何犯上作乱,但王导此人绝对忠诚,表示他很相信王导是不会跟着造反的 。因为伯仁本身喜欢喝酒就和皇帝喝了很多的酒,结果自己喝的大醉,出宫门的时候,王导见状认为周顗并没有帮他求情 , 便因此记恨上了周顗 。再说王敦确实是有点本事的,他仅用二万精兵就把刘隗的几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一路直逼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就对王敦进行加加官讨好,王敦进了南京城以后,就对之前有嫌隙的人,大杀特杀,没有放过谁 。而王导当时没有加以阻止王敦,伯仁没有得救,被杀了 。
- 正史中魏延是如何被杀的至少有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是,历史魏延的真正死因
- 胡歌新剧繁花杀青王家卫手摇香槟太兴奋将酒水对着人喷
- 完颜宗望死因,完颜宗翰被谁杀了
- 清朝第一个两广总督心狠手辣最终被明朝降将杀死的是,晚清两广总督的下场
- 汉武帝为什么杀刘据,汉武帝为什么连刘据的儿子也要杀
- 河北的无双良将匈奴杀神但是因小人诋毁结局令人叹息
- 杀破狼吴京结局,杀破狼吴京是洪金宝派的吗
- 庆余年里面言冰云为什么要刺范闲,庆余年言冰云为啥杀范闲
- 千古玦尘天启芜浣最终结局,千古玦尘电视剧白玦杀天启
- 普京的儿子照片,普京卡巴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