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在襄阳的大致位置,邓县隆中何时划归襄阳( 二 )


这和(二)一样,汉水河道不吻合 。
(五)与唐代《元和郡县志》对照
这与“襄阳西北二十里”完全吻合 。
(六)与北宋《万山》对照
苏轼认为传云的隆中在万山西北方向
(七)与明代《大明一统志》对照
《大明一统志》“西北二十五里”和“西北二十里”差别不大 。
从以上对照看,史载隆中在襄阳西北二十里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充分综合运用多个权威史料,又结合地图,又结合几何作图法,所以是非常严谨的 。根本不是史痞飞天舞先生说的“标准化西北方向”!
谁尊重历史谁歪曲历史自然分明!

古隆中在襄阳的大致位置,邓县隆中何时划归襄阳

文章插图
#南阳身边事#
#南阳头条#
#南阳身边人身边事儿#
#襄阳头条#
古隆中在襄阳的大致位置,邓县隆中何时划归襄阳

文章插图
有哪些史料记载襄阳隆中秦汉时期归南阳郡管辖呢?“隆中属南阳郡邓县管辖”这是包括南阳人自已编写的南阳地方志都收录的记载 。所谓南阳郡管不到隆中是篡改历史!
所谓南阳郡管不到汉江南岸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东汉的南阳人第一个不答应!
南阳人引以为傲的东汉名人张衡在他歌颂南阳的名篇《南都赋》中有“耕父扬光于淸泠之渊 , 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这句话讲的是当时南阳的两个著名传说,其中“汉皋”就是指汉江南岸的江皋山也就是万山 。南阳人张衡的《南都赋》证明:南阳郡管到了汉江以南 。否则汉江南岸的汉皋山传说不会作为南阳的传说收入《南都赋》!
与此相呼应的是,唐《元和郡县志》说“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 。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再根据“汉江以北为南阳郡,江汉以南为南郡”的说法,很容易得出“汉皋山以西、汉江以北属南阳郡”的结论 。事实上汉皋山以西属南阳郡的武当县(在今十堰)、阴县、酂县在今老河口)、筑阳县(在今谷城)都跨过了汉江 。而在汉皋山以西 , 南阳郡南部是与益州接壤 , 而不是荆州南郡 。因此“南阳郡与南郡按汉江划界只能是在汉皋山以东的地域,而汉皋山以西不存在两郡划界问题 。”
即然张衡的《南都赋》与唐《元和郡县志》共同证明襄阳县西十一里的界山汉皋山以西属南阳郡邓县,那么在襄阳县西二十里的隆中属于南阳郡无疑!
在东晋,历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首次明确指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与张衡《南都赋》、唐《元和郡县志》相吻合 。此后不久,南北朝郦道元在他的古代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中说“沔水又东径隆中 , 经历孔明旧宅北 。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u此宅 。”《水经注》明确告诉世人 , “先亮三顾臣于草庐”的草庐即诸葛亮旧宅,就在汉江南岸的隆中!
同时《水经注》又说“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 。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 , 庶先哲之遗 。”
这里《水经注》再次明确告诉世人 , 西晋镇守襄阳的刘弘与李安参观的也是“此宅”,即汉江南岸的隆中诸葛亮宅!并明确指出所谓“于沔之阳”指的是“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而不是指诸葛亮宅在“沔之阳” 。南阳方面断章取义,可惜得不到史料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