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字如其人( 二 )


在整体重笔画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排的轻笔画的连带,对于整体章法都有调整的作用,轻中有细才有节奏感,才不至于太满 。
这一点我们在平时进行行书创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字如其人

文章插图
李白的《上阳台帖》局部
另外 , 在整体都是行草书的情况下,李白使用了几个行楷书,这种使用毫无违和感,不仅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的稳重,还增强了行书的表现力 。
做为李白的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弥足珍贵 , 可谓是国宝级的书法作品 , 在整篇短短的25个字中 , 李白充分发挥了他的笔墨才情 , 整幅作品雄浑豪迈、顾盼生姿、灵动自如,和他的诗歌一样,让我们领略到了才子李白的人生情怀,是字如其人的典范 。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字如其人

文章插图
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是什么《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
《上阳台帖》共25字 ,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 , 太白 。”
翻译为:王屋山高耸云天,水也是源远流长,这里的景物造化万千 , 如果不是文采卓越,笔法老成,怎么能够把这里的清秀壮丽表达的真切呢 。
这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 。
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 。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
扩展资料:
《上阳台帖》是李白寻找故人,但是发现故人已经逝去,感慨之下而写的书法作品 。
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三岁,他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出蜀游三峡,到了江陵 , 一心想要隐居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得到司马承祯的赞赏 。
天宝三年,李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离开了皇宫,并再次到王屋山阳台观,寻访司马承祯,但是等到达阳台观后,才得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 。不见其人,惟睹其书法,于是书写了《上阳台帖》 。
《上阳台帖》字体苍劲,笔法豪迈 , 古人常说 , 字如其人 , 因此看李白的书法 , 就可以知道他行为的不羁与洒脱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阳台帖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字如其人

文章插图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 , 历经九十多位收藏家,是哪一幅真迹呢?要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最负盛名的人,莫过于诗仙李白 。他的才华和傲然之气无与伦比,他的创作流传了千百年来,依旧富有文采,历久弥新 。当然,李白爱酒,酒到深处提笔一挥,便是一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 自然也会留下了一篇墨宝 。
从唐代到如今,过去了千百年,经历了无数的战火纷飞 , 遗留下来的李白真迹唯有一幅《上阳台帖》 。这是一篇草书书法,当年的李白亦是一气呵成,四言诗,共二十五字,字字经典 。
山高水长 , 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上阳台帖》的创作背景,阳台观本是王屋山的一处道观,道观的主人是司马承祯 。他和李白在开元十三年相遇在长江三峡一带 , 一见如故 。两人饮酒对诗,惺惺相惜,又过了几年,待到天宝三年,李白已然是功成名就,他打算和杜甫、高适二位好友人前去阳台观拜访旧友司马承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