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 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 , 共历29帝,享国405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汉朝是继秦朝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封建社会实践 。秦朝开了封建社会的先河 , 很多先进的措施没来得及检验 , 不幸二世而亡 。封建社会何去何从,这个历史重任落在汉朝的肩膀上 。
汉朝没有辜负历史的期望,用两汉四百多年的国祚时长,为后世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体系 。往后两千多年的朝代都没有摆脱汉朝的影响,毫无例外都是沿着大汉的方略前行 。
别看汉朝是封建社会的前期践行者,在它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 也是历朝历代明君圣主最多的朝代,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跟它的皇帝选拔制度有关 。
![汉朝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明君圣主?与皇帝选拔制度有关](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9/09122529A-0.png)
文章插图
立贤不立嫡
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家天下的嫡长子继承制,从皇家到寻常百姓家一杆子插到底 。只要你是正室夫人生的大儿子,那么天生就是家族的“王”,别人也没有跟你争夺继承人的资格,只要有人敢跟你争,那么他从道义上就已经输了 。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也有弊,好的一面是能够保持家族的稳定,避免家族内部为了争夺地位而发生内斗,坏的一面是没有人能够保证嫡长子是德才兼备的天选之人 。万一他的能力和品德不行,也容易祸乱家族甚至把族人带向覆灭的深渊 。
汉朝刘氏皇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立贤不立嫡 。
汉朝有作为的皇帝大都不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走上来的,尤其是西汉 。除了皇二代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大多都是皇帝和辅政大臣从一堆候选人里挑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从流落民间的落魄皇族找出来的,比如汉宣帝刘病己,当年尚在襁褓中,因为祖父刘据深陷巫蛊之祸,刘病己的童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 。
汉武帝是挤掉大哥太子刘荣上的位 , 汉昭帝刘弗陵是以最小儿子的身份干趴下一堆哥哥上来的 , 汉宣帝刘病己更不用提了,唯一一个以囚徒身份登基的皇帝,乃至东汉的明帝刘庄也是夺了大哥刘强的储君之位 。
虽然他们都不是以嫡长子承继皇位,但无一不是难得的有道明君 。由此可见,立贤不立嫡的西汉皇帝选拔制具有很强的制度优越性 。
![汉朝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明君圣主?与皇帝选拔制度有关](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9/0912251353-1.png)
文章插图
汉朝为什么能够推行立贤不立嫡
实行“立贤不立嫡”的朝代,越是往后越少,隋唐时期尚有汉朝的遗风,隋炀帝是非嫡长子出身 , 唐太宗也是非嫡长子出身,他们的作为都远远超过其他兄弟 。
宋朝也还可以 , 仁宗皇帝在众兄弟中排行老六,但是到了明朝已经不行了 。明朝时,朱元璋定下祖制:
凡朝廷无皇子 , 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 。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
意思就是说,帝位只能由嫡长子或嫡长孙继承 , 除非那一支绝嗣,才能走兄终弟及的路子 。虽然朱棣凭借实力 , 不揣冒昧地夺了嫡长孙的皇位 , 把老朱家的帝系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这一支 。但朱棣当上皇帝后 , 依然走的是朱元璋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
汉隋唐宋都可以立贤不立嫡 , 唯独到了明朝行不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皇权在不断走向巅峰 , 相权在不断弱化 。
- 宇文护当初连杀三个皇帝 宇文护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
- 宋江为什么对鲁智深非常的客气和尊重呢?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做周公之礼 周公到底做了什么
- 司马懿怕诸葛亮吗?他为什么隐忍了大半辈子?
- 宋江起兵造反,为什么能够成功诏安呢?
- 神童晏殊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能赢得宋真宗的赏识?
- 吴起变法为什么只持续了短短一年?谈谈吴起变法的各项内容
- 袁绍本占据优势,为什么还会被曹操击败?
- 蜀汉为什么没能实现统一?蜀汉是如何灭亡的?
- 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为了秦国处处与楚国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