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二 )


以“黄河入海流”的亘古不变 , 来反衬“白日依山尽”的转瞬即逝 。 这样的解释 , 比仅仅从字面上的理解 , 把开篇解释为一幅画 , 显得更有抒情性 。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于是诗的前两句“言情” , 后两句言志 , 情志交融 , 晓情动理 , 更加符合《文心雕龙》里面提及的诗歌审美标准 。 也只有像这样解释 , 才能理解章太炎为何会说它是“唐人五绝第一” 。
二、《登鹳雀楼》带给我们的启示
前面解读完了这首五绝的内容 ,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 , 《登鹳雀楼》给我们的人生 , 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
光阴易逝 , 人生短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它并非唐朝王之涣的新发现 。 那么 , 当古代人发现这个真相后 , 他们会怎么样呢?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 , 在《生年不满百》中说:“昼短苦夜长 , 何不秉烛游” 。 意思是既然白天那么短暂 , 我们就应该在夜晚 , 点着灯“及时行乐” 。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的作者 , 面对同样的情况却说 , 那可不行 , 因为:“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晋代的阮籍在《咏怀》中也说:“生命几何时 , 慷慨各努力 。 ”
看上去大家并不想 , 像《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建议的那样 , 颓废地度过余生 , 人们还是想努力去做点什么 。 但是这些作者 , 并没有给读者指明一个努力的方向 。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王之涣却在自己的《登鹳雀楼》里面说明白了 , 越是生命短暂 , 时光宝贵 , 我们越是想趁有限的时间增广见闻 , 提升自己的见识 。
“千里目” , 是指看到千里、万里以外的地方 。 中国古代神话中 , 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个神仙 。 前者的眼睛相当于现代的雷达 , 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
普通人想要拥有这种特异功能 , 当然是不行的 。 但是想要增广见识 , 并且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 倒也有办法 。 那就是勤学苦练 , 勇于攀登 , 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的诗 , 利用“登楼”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 。 我们平时在外观看风景时 , 站得高 , 自然就看得远 。
在学习与工作中 , 也是一样的道理 。 平时多读好书 , 多结交良师益友;闲时努力读书 , 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层面 。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本文图片

就这样 , 总有一天你会看得比普通人更远 , 想得比普通人更深 。 于是 , 也就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 也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了 。
结语
在民间流传很广的诗歌 , 往往就是用语通俗 , 说理明白晓畅的 , 就像这首《登鹳雀楼》 。 短短二十个字 , 里面不带生僻的字词 , 也没有冷僻的典故 , 写得言简意赅、“情志交融” 。
诗歌的最后两句 , 以“登楼”作比喻 , 激励世人珍惜时光 , 勇攀高峰、更上层楼 , 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
《登鹳雀楼》因此成为了一首 , 充满正能量的励志诗歌 。 自从它问世千年以来 , 一直被人反复引用, 深受读者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