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性恬淡、酷嗜读书 , 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 , 然知人善任 。待下宽厚 。豁达大度 , 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 。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 , 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 , 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 。
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务全权委任长孙,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 。“肆力史册 。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 。同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 。
![乔致庸的为人之道](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7/021110L32-0.jpg)
文章插图
渠本翘创设中学堂 , 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 。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 。因贩灾义举 。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 。子乔景仪、孙乔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 。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 。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 。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 。
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 。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独生女使用起来自然很多 。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
致庸生有6子 , 11个孙子 。在他执掌家务时 , 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 。在他手上 , “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 , 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 。
这时“在中堂”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 。他为了光大门庭 , 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 , 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 , 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 。而且两楼对峙 , 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 , 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 。登上阳台 , 可观全院 。
阳台前沿 , 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 。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 。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
乔致庸人如其名 。他待人诚恳,处世随和 。由于他善于谋划和经营,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来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 , 经常救济贫民百姓 。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 , 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 。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 。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
在理家上 , 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 。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 , 不掐昧心钱 。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 。又诫“骄、贪、懒”三个字 。
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 。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 。然后再作一番训教 , 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 。
- 乔致庸是哪个商帮的
- 乔致庸怎么发家的
- 清代盐引制度
- 傅善祥的一生
- 面相不善的女人 善变的女人有什么表现
- 家风家训家训作文 如何践行家风家训的作文
- 你喜欢猪八戒吗为什么
- 李泽楷旗下公司
- 可能的创业机会更多的是思考什么 创业者成功案例以及自己感悟
- 我和姨妹爱上同一个男人 为了亲情我该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