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万民呼为“慈母”,为隋朝鞠躬尽瘁却为何被隋炀帝罢官?

在《史记》中,清明廉洁、为国为民的好官被称为循吏,下面这位可谓是循吏中的佼佼者 , 但是他却被免了官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为了消除地方陋习,他不怕传染,与病人同住在一起;为了医治贫困病人,他不惜钱财,把俸禄全部捐献出来;为了方便断狱审案,他不辞劳苦,把办公室设在了牢狱一旁;为了秉公处理政务,他不畏强权,结果遭到谗言被免职;为了效力辽东战场,他不顾年迈,最终殒命于行军途中 。如此忠君、爱民、大义、无私的清官,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难得一见的 。他,就是一代循吏辛公义 。
所谓循吏,说白了就是奉公守法,造福百姓 , 而受到百姓一致称颂的好官 。循吏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史记》中的《循吏列传》,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 , 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 。在中国历朝历代所记载的循吏中,辛公义无疑是最典型、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 。

他被万民呼为“慈母”,为隋朝鞠躬尽瘁却为何被隋炀帝罢官?

文章插图
辛公义 , 生年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并亲授书传 。北周时期,辛公义入选太学 , 因勤苦好学,熟悉道义,见解高远,颇受儒士们赞赏,历任掌治上士、扫寇将军、宣纳中士、内史上士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辛公义历任主客侍郎、驾部侍郎,因政绩突出,得到了隋文帝“唯我公义,奉国罄心”(《隋书》)的赞扬 。
后来,辛公义因随军灭陈有功 , 被提拔为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 。岷州 , 地处偏远,经济落后 , 知识匮乏,尚未开化 , 文明程度很低 。辛公义就任岷州刺史后,发现此地有“畏病”的“土俗” , 即“若一人有疾 , 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 , 若家里有人生?。胰瞬坏徽展?nbsp;, 反而远远地躲开,就连父子、夫妻之间都如此 。这种畏病如虎的可怕民俗 , 致使“病者多死”(《隋书》) 。
本来不是什么大?。蛭钡厝伺卤淮径圆∪瞬还懿还耍纹渥陨悦?nbsp;, 任其在病痛煎熬中活活等死,这完全与汉民族倡导的孝道主义背道而驰 , 格格不入 。在辛公义看来,真正可怕的不是病 , 而是当地人的这种“孝义道绝”,这种不通人情的愚昧不化 。此风不除,岷州难以安定,也难以发展 。对此,辛公义非常担忧,决定从根上整治 , 移风易俗,“公义患之 , 欲变其俗”(《隋书》) 。
主意已定,辛公义派人分头去巡视全州,发现患者 , 一律抬至官衙厅堂,请医生为他们诊治 。酷暑疫情高发时节 , 厅堂里的病人多达数百,走廊也住得满满的 。为便于照顾病人 , 辛公义则“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一边就地办公,一边关心治疗 。此外 , 辛公义还将“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隋书》),把俸禄全部捐献出来,为病人求医买药,供给饮食 。在辛公义的精心护理下,许多病人都转危为安,渐渐恢复了健康 。
待病人痊愈后,辛公义派人找来其亲属,推心置腹地当面对他们说:“一个人生死由命,与接触病人身体无关 。之前,你们因为怕传染,对病人不管不顾,他们才会死去 。你们看,如今我把病人都聚集一起,日夜坐卧在病人中间,我不是没被传染吗?这不是好好的吗?从此以后,你们就不要再相信那些土俗了!”病人的家属们听罢了辛公义这番话,无不羞愧,再三叩谢后领着亲人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