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 , 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 ,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 。
【范晔生平简介】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 , 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
![范晔生平简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7/15431T3C-0.jpg)
文章插图
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 ,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
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但他母亲是妾,因此身份地位不高 。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 。曾祖范汪仕东晋 , 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封爵武兴县侯,传至范晔的堂伯父范弘之 , 范弘之无子,过继范晔为子,故范晔得以袭爵 。祖父范宁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为中书侍郎 , 桓玄执政时被废黜 。曾祖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20卷、《范东阳方》105卷等 。祖父范宁作《春秋榖梁传集解》12卷 , “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父范泰亦有《古今善言》24卷 。
范晔虽生名门,但本人却是妾生的庶子 。据说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 , 并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有小字“砖” 。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为宋 。同年,范晔为刘裕子刘义恭冠军参军 。此后十余年中,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 , 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等职 。由于性格骄慢,经常被贬官 。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时,范晔因“左迁宣城太守 , 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从而写下了这部史学名著 。此书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
440年时 , 范晔一跃为权势显赫的重臣──代行扬州刺史职权并参与决策大权,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谋反被杀,当时《后汉书》志稿乃范晔请谢俨代作 , 稿虽完成,但谢俨恐范晔之祸及于己身,匆忙将志稿毁掉 , 宋文帝追之不及 。
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章太炎认为,“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 。陈寅恪曾说:“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
由于刘裕子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而受到宋文帝猜忌 。元嘉十七年(440年),文帝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放刘义康的亲信十余人,并贬刘义康为江州刺史 。刘义康不甘心失败,准备夺权 。他想方设法拉拢范晔 。
最初 , 范晔不愿意入伙,但最终还是参加了刘义康集团 。是年十一月,造反事发,并有人告密宋文帝,说范晔是政变主谋 。范晔不承认参与谋反,孔熙先把他写的文件、信札等物呈上,范晔只得认罪 。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的罪名被满门抄斩,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 , 范晔在狱中写有《狱中与诸甥侄书》 。时年48岁 。范晔年少时,其兄范晏常说:“此儿进利,终破门户 。”终如晏言 。《宋书·范晔传》载:“家乐器服玩 , 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 , 母止住单巷 。唯有一厨,盛樵采,子弟冬无被,叔父单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