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
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 。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

商鞅变法的评价

文章插图
进步之处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 , 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 , 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
【商鞅变法的评价】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局限之处
但是,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 , 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
“内行刀锯 , 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

商鞅变法的评价

文章插图
负面评价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 , 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 ,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 , 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 , 有以也夫!”
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 。王道不用,霸术见亲 。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既欺魏将,亦怨秦人 。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正面评价
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 ,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 。”
而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 , 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 , 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 , 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 , 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 , 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 , 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 。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 , 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 。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大多数人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