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 。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 。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
文章插图
1.子张之儒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生于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详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从学后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 。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遭到过围困 。他勤学好问,经常与孔子讨论各种问题,《论语》记其向孔子问学达二十次之多 。
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 , 丧思哀”(《率语·子张》) , 明确反对“执德不弘 , 信道不笃” ,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的人和事 。子张的秉性有点偏激,孔子曾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论语·先进》) 。但他为人博爱容众,交友颇广 , 认为君子应该“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子张终身未仕,孔子死后,居陈国,收徒讲学 。子张的弟子以后即成“子张之儒”,被列为战国儒家八派之首 。
“子张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已难知其详 。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中曾十分严厉地批评“子张之儒”,把他们称之为“贱儒” , 说:“弟佗其冠 , 礻中礻覃其辞,禹行而舜趋 , 是子张氏之贱儒也 。”这个批评似乎没有列出什么学术或思想上的根据 , 仅讲一些言行举止而已 。一般以为荀子所斥可能是指战国末期依附于“子张之儒”一派门墙的人 。
如清儒郝懿行以为,是指那些徒似子张之貌而不似其真的人(参见王先谦《荀子集解》引) 。现代学者敦沫若根据“子张之儒”具有博爱容众,严己宽人等特点,认为“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并推测“墨翟受了子张的影响”(《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
2.子思之儒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从否定的角度略有论及:“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 , 甚僻违而无类 , 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 。子思唱之 , 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然不知其所非也 , 遂受而传之 。”按大多数宋儒的观点,“子思之儒”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 把儒爱道德范畴“诚”这一精神实体提高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对儒家的心性之学有重大贡献 。
3.颜氏之儒综合《论语》、《史记》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孔子弟子中姓颜的共有八人 , 他们是: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 。“颜氏之儒”究竟是其中何人之学所传,今天已难确断,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以颜回为代表的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论语》中出现有32次,他的思想论清斋,讲坐忘,有清净归隐的倾向,类似于道家 。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安贫乐道,重在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 。此外,在《庄子》一书中 , 也提到过颜回之学的“坐忘”、“心斋”等修养理论 。
- 商鞅方升的意义
-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 战国后期各国为什么不联合
- 历史上的女间谍有哪些
-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用什么思想打败了楚国 春秋时期的吴国
- 当今社会还有真正的爱情吗
- 战国时期的周国 有一种玉料叫战国青
- 去哪个国家娶媳妇容易些
- 吴王阖闾最后是怎么死的
- 战国七雄齐国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