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

孔子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 。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他说:“见利思义 。”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 , 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 , 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 。
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 。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 。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 , 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 。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 。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 。而民众若不富足,国君就不会富足 。
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 , 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 。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
【孔子义利观的主要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 。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 。与其不逊也 , 宁固 。”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 。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