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李白传》,烂到不能再烂

对一本书刻薄的时候很少 , 这一本例外 。
安旗的《李白传》 , 读完 , 我评价如下:
这本李白传记是看过的10几种李白传记中最粗制滥造的一本 。
作者的文笔有点像特别喜欢使用排比句的小学生记流水账 。
此外 , 作为一个号称可以在史实基础上适当“虚构”的李白研究者 , 在这本书中有多处“信口开河” , 比如香客抓出一把随身带的玉米喂猴子 , 比如去往长安城的大街上卖西瓜的将西瓜堆成一座座的小山 , 比如李白在贺知章面前背诵《回乡偶书》且作者声称这是贺知章50岁时候的作品……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
|这本《李白传》,烂到不能再烂
本文图片

展开了说一说 。
匡山大明寺 。 寺前的古树上常有猿猴攀援啼叫 , 朝山的香客总不会忘记随身带一把玉米撒给它们 。 寺后的水池里盛满了岩间渗下的清泉 , 丹顶白羽的野鹤常到这里来饮水 , 并啄食和尚们洗钵盂时留下的饭粒 。 (P24)
这段话的背景时间是公元八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 , 大概725年左右 , 李白当时25岁左右 。 背景时间没错 , 匡山也没错 , 大明寺应该也没错 , 古树 , 猴子什么的都大概率上不会错 。
错的是玉米 。 因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玉米 。
关于玉米: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 , 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 , 时间是1531年 , 距离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
到明朝末年(1643年为止) , 玉米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 还有浙江、福建两省 , 虽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 , 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这两个省已经栽培玉米 。
清初五十多年间 , 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为止 , 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
了解了玉米的历史之后 , 回头再看安旗这段文字 , 不是觉得好笑 , 而是觉得很悲哀 。
一个研究李白的“学者” , 一般来说 , 懂一定的历史常识应该是基本功 。 可是 , 恰恰是这样的“学者”却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难道只是用现代景点中游客们投喂锦鲤、海鸥、猴子的思维 , 去想当然的“虚构”李白25岁时候的场景?
这种错误跟人教版数学教材上那些恶心的插图一样 , 误人不浅 。
与玉米一样的错误 , 还有西瓜 。
沿途都有饭馆、酒店、凉亭、小摊 , 出售各种饮食和水果 , 特别是卖西瓜的 , 在路旁堆成一座座的小山 。 卖瓜的小贩 , 用又弯又长的刀 , 把一个个西瓜切开来 , 大声地叫着:“哎!薄皮沙瓤 , 保熟保甜 , 不甜不要钱!”那瓜皮绿得像翡翠 , 瓜瓤红得像珊瑚;再加上小贩起劲的叫卖声 , 谁也要停下来 , ……(P62)
关于西瓜 , 历史常识性错误我就不啰嗦了 , 各位可以自行了解 。
随便聊聊这段记录小贩卖西瓜的文字 。
这段文字 , 不知怎的就让我想起陆游写给孩子的一首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读了这段文字 , 我就越发感受到读书的重要 。 此时此刻 , “又弯又长的刀”还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小明的爸爸辅导小明写作业 , 面对小明作业上5米长的钥匙、高1厘米的洗衣机、15米长的铅笔 , 忍不住怒道:“你信不信我抽出40米的大砍刀……”
小明轻描淡写地回怼:“你40米的大砍刀 , 刚好削我15米长的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