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二 )


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本文图片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养鸲鹆》
第四开名《养鸲鹆》 , 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 , 养之皆善语 。 ”
鸲鹆 , 俗称“八哥” 。 它毛色纯黑 , 头及背部微微浮现绿色光泽 , 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 。 古人发现它有模仿人语的能力 , 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 , 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
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本文图片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悬艾人》
第五开名《悬艾人》 ,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 , 以禳毒气 。 ”
艾草是五月五日禳灾仪式所用的重要节物 。 端午节这天 , 人们争相采摘艾草 , 编织成人形 , 悬挂在自家门口 , 祈祷消除毒灾 。 到后来 , 艾不仅挂在门上 , 也戴到了人们的头上和身上 。 明清时期 , 女性还会在端午时节簪艾花 , 小孩子贴艾虎 , 这也成为端午节的一道风景 。 此外 , 用艾草禳端午之毒 , 历史悠久 。 将艾汁和粉制糕 , 称为艾糕 , 食用后可以祛毒 。
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本文图片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系采丝》
第六开名《系采丝》 , 描绘的是古人正在手臂上系五色采丝的画面 , 题:“系采丝 , 以五色丝系臂 , 谓之长命缕 。 ”
《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以五彩丝系臂 , 名曰辟兵 , 令人不病瘟 。 ”五色丝是由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的彩色线绳 , 又称“端午索”“长命缕” , 五色代表五行 , 系在手臂、手腕、脚腕、脖子等处 , 能避兵灾、辟邪祛病 , 防止五毒近身 , 蕴含着人们对于生命的美好愿望 。
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本文图片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裹角黍》
第七开名《裹角黍》 , 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 , 以赞时也 。 ”
角黍 , 就是粽子 , 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 是用菰叶将黍米包成牛角状的食物 , 到元、明时期才用箬叶包裹 。 “四时花竞巧 , 九子粽争新”“水团粽子恰登门 , 白酒持来更满樽” , 端午食粽的风俗 , 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 已成了中华民族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
端阳故事图册|端午将至 看古画里的历代端午风俗
本文图片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观競渡》
第八开名《观競渡》 , 题:“观競渡 , 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 ”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 。 早期龙舟竞赛包含着原始信仰、祈求丰年、驱邪逐疫的含义 , 是南方崇拜龙图腾的部族进行的图腾祭祀 。 两晋以后 , 龙船竞渡成为端午风俗 。 唐代 , 竞渡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 随着祭祀观念的逐渐淡化 , 龙船竞渡氛围更多的是欢欣与热烈 。
陆游《归州重五》中有诗云“斗舸红旗满急湍” , 描写的就是汨罗江畔端午节举行的隆重而热闹的龙舟竞渡盛况 。 此外 , 像元代吴廷晖的《龙舟夺标图》、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 , 清代《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五月竞舟》展现都是端午节期间 , 龙舟竞渡 , 锣鼓喧天 , 场面十分热闹 。
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构图严谨精妙 , 人物造型秀逸生动 , 线条遒劲流畅 , 色彩明丽典雅 , 显示出作者较强的写实功底和乾隆朝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笔墨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