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教师的角度来阐释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
“新的一代人出现 , 就需要一个文学教育 , 他们对于文学的领悟力也是一点点的增长 , 这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 。 作为老师 , 面对每一届学生 , 都是从头开始的过程 。 虽然大家的成长环境不一样 , 但在介入文学的过程中都是一个重新种树的过程 , 需要栽种、浇灌、培育 。 ”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 , 不存在所谓的文学基因 , 每一个人站在文学的门口 , 都是一张白纸 。
文学是需要培育的 。 许志强建议年轻朋友们经常备一个本子 , 经常地记录生活中的思想碎片 , 阅读时的即兴火花 。 他自己也并非“出口成章”的人 , 是长期的训练和经常性的念想塑造了如今的表达逻辑 。
完成自我教养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 。
03.
阅读文学 , 一趟细密的缓慢的旅程
无论是在新书《部分诗学和普通读者》还是在新节目《20世纪欧美经典小说》中 , 许志强始终强调作品的重要性 。
介入文学史绝不是简单的报菜单 , 也不仅仅是学习框架和理论 , 学习思潮和流派 , 而是一个再次发现的过程 。 在与文学邂逅的道路上 , 去发现作家和作家之间的关系 , 作家本人前期作品和后期创作之间的联系 , 进行一场“智识探险” 。
用许志强自己的话说 , “文学的秘密藏得很深 , 而他在做一个侦探的工作 。 ”
本文图片
说到卡夫卡 , 许志强认为《变形记》不仅仅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异化 , 还做了存在主义的处理 , 把人的孤独和焦虑夸张到极致 。
“这部小说是在其他作家结束的地方才刚刚开始 。 比如说我们会描写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受到各种各样的挤压、压迫和压抑 , 把这个过程展示出来 , 最后他变成了一只虫子 , 然后这个小说就结束了 。 如果这样构思的话 , 用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异化 , 还更加说得过去一点 。
“卡夫卡的想象力表现在他在别人已经结束的地方重新开始 , 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个人就变成一只虫子 , 然后展开生活体验 。 阅读卡夫卡能带给我们一种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感受 , 孤独、焦虑、亲情的疏离等等问题 , 都与当下我们个人生活相关联 。 ”
谈到《大莫纳》 , 许志强直言那是一本可以媲美甚至超过《小王子》的作品 。 小说描述了一个逃学的男生迷了路 , 误入了一个城堡 , 并邂逅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 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 , 却被作者描绘得异常有趣和精妙 , 从每一次悄悄打开门的动作 , 到找不到路的窘迫 , 再到梦境与现实重叠 , 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
说到近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 许志强同样给出个性化的评价:石黑一雄扔掉了“后殖民焦虑”的包袱 , 站在纯粹英国甚至世界的角度来进行创作;托尔克丘克也很独特 , 正如在演讲《温柔的讲述者》所传达的 , 她非常关注互联网时期语言该走向何处的问题 。
而谈到马尔克斯 , 许志强更是如数家珍 。 首先 , “马尔克斯热”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文学现象 , 但《百年孤独》值得这样的追捧和畅销 。 与扁平的社会记录式的叙述不同 , 许志强认为《百年孤独》的写法是“乾坤大挪移” , 所有的故事都如羊皮纸所预示的那样 , 在最后 , 一阵风吹来 , 整本书又消失了 。 如同两希文化源头之一的《圣经》写法 , 伊甸园的开始和启示录的毁灭 。
其次 , 《百年孤独》的语言非常迷人 , 有来自民谣和诗歌的抒情性 。 此外 , 《百年孤独》还展现了先锋与乡土结合 。 说先锋 , 是因为它的创作手法和概念完全是来自欧洲现代派 , 表现潜意识、性心理、神话隐喻等;说乡土 , 是它的题材和故事都是落后的农村生活 , 与广大的读者产生共鸣 。
- 遇见印象派|“遇见印象派”成都开展 馆方发声明:“所有作品均为真迹”
- 安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安丘抗疫作品《爱是人间最美的春天》
- |青未了|“重回童年”?8岁童年柳趣浓
- |杭州挖出古代地窖?还有铜钱!但……居然是古人的茅坑
- 鲁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一座山,而是一个人名,有何典故
- 刘峥|这就是山东丨吟古诗词里的麦收礼赞!看齐鲁大地丰收在望
- |考古中国|一块葫芦残片印证“葡萄美酒夜光杯”
- 珠晖区|庆“六一”|珠晖区:清风墨香扬正气 廉洁文化润童心
- 事业单位|这一铁饭碗开始招人,应届生的机会来了,“胆大”就没问题
- |郑子宁:陕西瓦窑堡、吴堡的“堡”为什么读“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