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代科技水平十分低下,所以古人对世界的认知程度相对今人要狭隘许多,正是因此 , 每当古人遇到悬疑不决之事时,便会求神问卜,预测吉凶 。不管是尊贵如帝王,还是贫贱的升斗小民 , 他们都深信求神问卜能帮自己解除困惑 。1644年,川地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也曾被一块石碑上的预言所困扰 。张献忠在攻占成都府以后 , 将蜀王宫改建成了自己居住的皇宫 。他决定将川中千里沃土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 。

文章插图
某日张献忠站在自己的皇宫前,极目远眺 , 欣赏风景 。突然他竟然看见蜀王行宫前有一条河水流过,而在河边的岸上耸立着一座石塔 。河流弯曲的形状好似一把劲弓 , 而笔直的石塔正好恰似一支利箭 。一河一塔交织的图案就好似张弓搭箭一般,射向自己所在的蜀王宫殿 。眼见此情此景的张献忠觉得这并非吉兆,于是他便命令手下人将石塔拆掉 。石塔被拆除以后,地底出现了一块青色石碑 。石碑上刻着的一首诗写道: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气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
张献忠虽然不解诗的含义,但也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话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正如石碑上的预言诗所写 。妖气终川北 , 便是指张献忠麾下的大西军会在川北地区接连战败 。毒气播川东便是指,张献忠麾下的部队会在川东地区大肆屠杀百姓 。而萧字去掉竹字头,便是指击败张献忠的人 , 正是清朝的肃亲王豪格 。果然这位大西王最后的结局,便是被清军用弓箭射杀 。
这块石碑是谁所留呢?原来青石碑是明初功臣刘伯温所留 。朱元璋年少时经历过重重苦难,没有读过什么书 。所以朱元璋其人并不精通文墨 , 但他却对占卜之术尤为迷信 。在皇觉寺出家为僧之时 , 朱元璋就曾给自己的前程卜过一卦,以卦象来决定自己是继续留下来当和尚,还是离开寺庙闯荡天下 。当时朱元璋为自己卜卦的结果是,留下来大凶 , 逃出寺庙闯荡天下的结果也是大凶 , 只有投靠起义军结果才是大吉大利 。就这样朱元璋离开了寺庙 , 投奔到起义军麾下 。一路荆棘走来,朱元璋果然如自己卜卦预言的结果那般大吉大利,最终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帝王 。
成为帝王以后的朱元璋,对朱家皇权能够延续几代很是忧心 。于是他便请来了智囊刘伯温,为自己推算大明的国运 。当时刘伯温一番推测后,便给朱元璋写下了八个字:万子万孙 , 遇顺则止 。表面看这八个字都很吉利 , 朱元璋便以为刘伯温所写的八个字,是暗示大明江山将延续万子万孙,一切顺利 。这可让朱元璋高兴坏了,随后刘伯温又让朱元璋在蜀王宫殿前的河岸边修建一座石塔,石塔中以刘伯温所留另一预言石碑为地基 。一番作为下来,朱元璋自以为高枕无忧 。刘伯温的预言,真是朱元璋理解的那样吗?
所谓的万子万孙 , 其实是指明朝将会亡于神宗帝朱翊钧的子孙手中,朱翊钧在位时的年号便是万历 。果然两百多年以后 , 大明亡于朱翊钧的孙子,崇祯帝的手中 。而遇顺则止的意思便是指,276年后也就是1644年 , 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而他的国号便是大顺 。张献忠在蜀中称帝,当时虽然他的国号为大西 , 但年号也是大顺 。另外清朝在同年也传到了福临手中,其年号为顺治 。
明末清初之时,大明的三大敌对势力,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顺字作为国号或是年号 。这也验证了刘伯温所留的那句:遇顺则止 。便是说在1644年大明朝会走向衰亡 。刘伯温让朱元璋在蜀中立的那块石碑,其实是在警示张献忠少些杀戮 , 或许能有一线生机,谁曾想张献忠还是被皇位冲昏了头脑 。他在大西国灭亡之际,选择了杀戮,最终自己便葬身于清军箭下 。
-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 该不该去打扰前任 怎么让前任联系你
- 南北榜之争朱元璋一怒之下做了什么
- 明朝开国六公爵为什么没有刘伯温
- 历史上徐达是怎么死的
- 为什么徐达能够善终
- 李善长与刘伯温谁厉害
- 李善长有没有谋反
- 李善长的九字方针
- 胡惟庸为何仇恨刘伯温